还是在前店后厂的时候,温州人就开始背着鞋全国各地走,这些人现在或成了鞋企的老板,或成了一方诸候。据说最早进行铺货,是一个现在市场占有率很高,却在舆论宣传上低调的企业,从太原市场开始,只要卖鞋的是温州人,就可以先把货拿去卖。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靠着几款优势的产品,这个品牌在太原迅速扩张,让卖鞋的经销商都认识自己。
从此,整个温州鞋业品牌也走上了铺货的不归路。早期进行铺货的鞋业品牌都靠这一招赚了钱,实现了资本的积累。这样只放不收的做法,慢 慢地开始变质。一些强大起来的代理商、经销商,开始用卖鞋赚到的钱又去投资其他的生意,只是这阶段还没有暴露出太大的隐患。
当轰轰烈烈的王子连锁鞋城在一瞬间发生了倒牌效应,一些铺货力度大的企业被这当头一棒敲醒。这时大家才意识到,铺货的背后 有着多大的风险。
一些明智的企业开始收线,要玩品牌大家就绑在一起玩儿,企业出300万做支持,代理商可以把房子抵押了陪着一起玩,在这样的“投名状”下,许多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代理商的资金,代理商赚了钱,就要持续投入,不断扩张。
另有一些企业用相当于银行贷款的形式来扶持代理商,让其尽量做大,在关键的时间点收线,如不及时交款就会产生滞纳金。如此一来,代理商是敢怒不敢言,因为他跟着这个品牌赚到了钱,如果放弃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呢。
更有一些的企业把铺货这样的支持形式,变为房地产投资行为,直接把区域市场发孤档口买下来,现以很低的价格租给代理商。这样既支持了代理商,又无形中赚了租金高涨产生的利润,实在是鱼和熊掌兼得。
当然,大多数企业被铺货所带来的快速扩张拖得盘疲力尽,铺到最后现金流严重不足,代理商日见壮大,而企业日见疲乏,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只限放弃市场把品牌授权给这些诸候。所以,成也铺货败也铺货。
应该刹车了吧?在真皮“铺”倒一片之后,跃跃欲度的革鞋也开始了铺货扩张的策略。这时广州人开始发笑了“我们都是玩贸易,玩的是代理商和加工厂的资金占用,像他们这样铺,让人难以置信。”
铺货在我的理解,就是大哥借钱给小弟,让他也发展发展,对于前期找开市场还是有好处的。因为像民营企业的这些草根企业家,兜里的钱本来就不富裕,正是有了“有钱大家一起赚”的理念,才有了僵化行为,才有了产品在市场的快速扩张,才有了持续增长的市场占有率。但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就要考虑如何控制铺货所带来的隐患。如果赚来了的钱,被一个个诸候分散掉,现金流说不准在什么时候形成堵塞,让你喘不过气。
企业动作说到底是一个现金流的问题。如何建立一个规矩来合理地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周转率是一门学问,铺货并不是不可取,关键是要建立厂商共赢的合作机制,坚决抵制善于玩“吸星大法”的合作伙伴,因为利益的天秤如果太倾向于某一方必须会带来矛盾的升级,带来关系的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