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为中国服装服饰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当与企业探讨目前中国服装国际化发展中所存在的几大问题时,多数反映的都是生产、技术、物流、市场等具象方面的落后与不成熟。提起技术,他们甚至还可以精确地告诉你这些方面中国要比欧美落后多少年。然而当我们问起公司的管理与国际水准相差的距离时,人们却难以用时间、年代等量的多少来形容。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索:随着中国加入WTO,服装业正面临着一场什么样的重大变革?是技术还是管理?管理的落后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也许以下的几点分析对我们的理性认识有所裨益。
企业管理的落后会使先进的技术成为一种摆设
人们走进企业,首先看到的总是现代化的厂房和最先进的进口设备,如此巨大的耗资连一些外国的专家都甚感惊讶。中国的服装企业家固然已清晰地认识到了陈旧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装备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但问题在于:为什么引进了国际设备的企业仍停留于利润的初始化、市场的平淡化阶段呢?有人说洋设备只不过如此;也有人说洋设备暂时还不适合于中国;更有甚者认为洋设备水土不服。其实先进的技术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有多大,关键决定于以下因素:
第一:企业是否有熟练的操作工人;
第二:企业是否搭建起一套成熟的、系统的人员与设备管理机制;
第三:企业是否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使设备的利用率和产量达到饱和状态;
第四:企业是否愿意加大设备开发投资力度,以挖掘其最大潜力;
第五:企业是否能够留住人才,合理的使用人才。
我们曾接触过目前国际纺织机械领域中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强大、覆盖国家最广泛的德国STOLL设备。这种每台价值相当于奔驰600的贵族设备,在欧美,企业一定会将主力投放到大力开发机器的功能与性能上,最大程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并能充分利用其成衣设计的不可模仿性及组织变化的多样性,为企业创造高附加值。相比之下,在中国的服装企业,人们却遗憾地看到,这种洋机器竟然被企业只当作一台普通的设备加以利用与管理,产出的也大部分是根本不具有价值感的低价成衣,这完全丧失了起初耗巨资购买的意义,只成为一种对外宣传的工具。其实也并不是企业希望这样,而是他们面对这些价值高昂的洋玩意儿的真的是束手无策。
管理的落后使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无用武之地
质量与技术管理手段是经营过程必不可缺的,它只有和谐地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我们的客户中,有一家企业竟然可以控制到一根长只有5m的纱线的成本,而且还能使每台机器得到正确保养与维护。究其原因才明白,原来除了已达到国家ISO9000的质量管理标准外,他们还凭借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个性化、系列化的企业管理方法,通过管理的手段合理地进行了产品的单位成本控制、机器成本控制;完善了人员的目标管理;实现工作流程标准化、薪酬制度、激励制度合理化;同时平日通过各种培训手段提升了人员的岗位素质、专业素质,增强了管理意识。通过人性化管理将机器与人科学地融入到了企业的整体战略中。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人的管理,企业即使掌握了再高的科技,又能怎样呢?
管理的落后会造成优秀的技术人员的流失
落后的企业有一个共性:对设备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人才的渴望。认为只要拥有了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就无所谓人的管理。管理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程序和层级关系。然而对于技术人员来说,由于管理的不到位与不成熟,使他们缺乏合适的工作环境与气氛,内心里完全没有个人荣誉感与企业归属感,工作积极性不高,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导致的后果自然是出工不出力,或有力无处使,最后甚至不得不另谋高就。
管理的落后导致企业生命周期缩短
据专业部门数据统计,中国的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平均只有2.9年。为什么国外的老牌私有服装企业历经百年风雨而不衰,而中国却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更有甚者只过二三年便从历史的舞台上永远地消失了。我们确信没有一个企业家会亲手毁灭自己的事业,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扼杀这些还处于发展期的生命?其实企业的发展是分为几个不同阶段的,而每一时期所关注的重点也截然不同:创业期——关注产品本身的问题;成长期——关注企业的效益与管理;成熟期——关注品牌的价值与企业发展战略;退期——关注经营管理策略的调整。
纵观中国的服装企业,他们往往忽视了成长期期间的管理,因此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感到力不从心。技术是可见的,也是可以花钱买到的,而企业的管理是无形的,是无法买到的,只有管理和机制才是保持企业基业长青的命脉。如今,是企业管理与科技同步的时代,管理的落后比技术的落后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