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纺织行业经历飞速发展,喷水织机是纺织产能的主力军,也是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到来,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政策法规接踵而至,环保风暴也吹到了纺织行业,不少纺织企业受到了波及。于是,这些企业开始转变传统观念,探寻新的发展之路。
抱团外迁,靠价格优势抢占市场
就目前情况来看,产能外迁是多数纺织企业的首选。
这些年来,纺织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升级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一个个纺织产业园拔地而起。如今,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以“抱团”的方式向着内陆地区进行产能扩张,不仅如此,纺织高科技项目、产业链一条龙配套也将目光转向了中西部地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中西部的纺织产业园已颇具规模,集群效应也逐步显现。
某工贸一体企业表示,2019至2020年期间,我们慢慢将下属的织造工厂外迁到了安徽地区,落地台数由原先的100余台变成了300余台。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外围的租金、人工等生产成本相对偏低,二是不用再担心出现“用工荒”了。
另一家纺织企业也赞同道,产能外迁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营商环境、租金税收、用工成本等方面都在考察范围内,毕竟这些都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现在,我们的工厂搬到了江西,这边负责接单销售,那边负责生产交付,依靠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事实证明,面对同质化竞争时,外迁后的纺织企业在规模化优势的加持下,更容易从“价格战”中脱颖而出,抢得订单。
留守大本营,顺势而为做出调整
有人外迁,自然也有人会留守。
在这些人看来,自己本身就处于重要的面料生产基地,具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行业知名度。与其外迁发展,不如就地提档升级。至于如何提档升级,最常见的还是设备升级。因此,各大纺机展会上他们经常会“豪掷千金”。
以某纺织企业为例,近年来,这家企业将原本2万平方米的车间和旧建筑替换为多层的现代化厂房,总面积扩容了整整5倍。扩容后,新型喷气织机和涡流纺设备陆续搬进了大楼里,实现了从纺织到纺纱的产业链延伸。
据了解,采取这种做法的企业不在少数,本地纺织企业通过不断地技术更新,相继实现了倍捻机、加捻机、加弹机、喷气织机等纺织设备上楼,向土地要效益、向空间要增量。
除此之外,也有纺织企业以创新产品为突破口。他们努力修炼内功,以差异化产品武装自己,奔赴“小而精”的赛道。
某织造企业坦言,外围有外围的优势,我们也有我们的强项。比如,在定织面料方面,本地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能做到一个车间同时操作多个产品,而且这些附加值高的差异化面料能为企业带来不错的收益。
综合来看,凡事都有两面性,不论是产能外迁还是留守故地,纺织行业都在不断壮大,产能过剩也是愈演愈烈,新一轮的产能反噬或许已近在眼前。在此背景下,不论是内陆还是沿海亦或是东南亚,行业内部竞争已是避无可避,且会变得越来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