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交织的影响,服装企业的利润不断下降,2011年大连市占总户数三分之一的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已出现了亏损,多数企业仅处于维持阶段。如何使企业走出困境,顺利实现服装产业的升级,日前笔者调查走访了大连市具有代表性的多家服装企业,了解企业现有的生存状态。
多因素交织的影响
生产订单下降幅度大。继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业的冲击后,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导致了全球实体经济的持续疲软,造成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低迷,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主要表现为由对高端、高价服装的需求转向对低端、低价服装的需求,由购买多件服装转为购买少量服装。需求量的下降直接导致了主要市场订单数量的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服装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比重较大,中小服装企业劳动力成本更是占到了企业总收入的70%。近年来,伴随着“物价上涨”和“用工荒”的同时出现,劳动力成本快速大幅上涨。据大连俊铭服装有限公司生产部门经理介绍,2007年到现在单纯支付给生产工人的日工资上涨了20至30元/天,现在已达到日工资为90至95元/天。
原材料成本不稳定。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服装主要原料的棉花和化纤价格变化幅度较大,如国内棉花价格由2008年的12800元/吨,上涨到2011年3月的最高值32778元/吨,涨幅高达156%,此后价格持续走低,2012年6月26日降至25400元/吨,跌幅为22.51%。化纤价格由2008年10850元/吨,涨到2010年11月近年来最高值19800元/吨,涨幅为186%。
汇率变化风险大。自2008年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从7.25,涨至2012年6月26日的6.3211,升值幅度为12.81%,人民币的升值直接侵蚀了出口企业的利润。以调查企业大杨集团为例,2011年上半年,该企业出口总额为24897万元,因人民币升值发生的汇兑损失为223万元,占其出口总额的0.89%,占当期毛利润的2.78%。而从2012年4月16日起,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波动幅度由0.5%扩大至1%,无疑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着重培育设计和销售市场。国内服装的零售市场运作成熟度不高,服装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较高,且没有国外专业负责大型终端市场的公司,导致企业即使有了自有品牌,要高效的销售出去也要投入较大成本。针对不成熟的服装产业市场,政府、行业协会等部门应加大市场的培育力度,对产业链条中比较薄弱的设计和销售环节,给予重点扶持,对自主创新的企业能够给予适当补贴,政府采购时对国内具有信誉的服装给予适当倾斜。
加大金融扶持品牌力度。我国服装行业起步晚、起点低,多以出口加工为主,大多数企业产品附加值低。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压力和日益降低的企业利润,服装企业已经意识到产业升级和自有品牌的重要性。一方面银行应推出适合服装企业产业链特点的金融创新产品,另一方面要利用中小企业集合债等金融市场,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缓解过快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调查中了解到,面对年均25%增幅的劳动力成本,企业虽认可并支持国家要逐步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提高员工工资的政策,但也希望有关部门能留给企业一定的缓冲时间和准备时间,如允许有困难的企业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财政以补贴等形式承担中小服装企业需缴纳的三险部分等,从而帮助服装企业走出因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的困境。
适当减轻企业税费。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较高的税负却让服装企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举步维艰。因此,多数调查企业建议有关部门应酌情降低企业各类税费,降低困难时期中小企业的负担。同时,针对不同规模企业承受能力,减免小微企业的各种税费,使小微企业能够在维持生存的基础上,有所积累,为发展、转型积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