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最新价格监测显示,2015年第16周(4.20-4.24),大宗商品市场涨多跌少,大宗58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28种,占所监测商品的48.28%,且涨幅进一步扩大,上周均涨幅为0.34%,本周扩大至0.84%,这是大宗商品市场均涨跌幅连续三周上涨。
生意社总编刘心田指出,本周大宗商品市场在化工、橡塑的带领下似乎进入旺季行情,但同时其他板块的代表性品种诸如动力煤(-1.78%)、螺纹钢(-0.80%)、皮棉(-0.13%)等均处在下跌中,这才是当前大宗商品市场的真实反映,大宗商品市场4月份仍处在拐点前期,既无之前预期的下跌出现,同时上半年年也不会有太大的上涨空间,反而化工类在5月份仍存走低可能性。
数据显示,上涨品种集中在橡塑板块(共6种)和化工板块(共5种),涨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纺织板块;涨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乙二醇(15.61%)、PET(6.73%)、涤纶POY(5.94%)。环比下降的商品共23种,集中在钢铁(共5种)和有色(共5种),跌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聚合MDI(-2.34%)、液化气(-1.85%)、动力煤(环渤海)(-1.78%)。
其中,石化类商品的集体上行是本周大宗商品市场最大的变化,乙二醇的表现最为突出,以15.61%的涨幅稳居涨幅榜首位,而无机品种尿素(+3.43%)也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橡塑板块塑强胶弱局面本周也大大改善。此外,塑料市场也完全走出了一季度的低迷,尤其是PET彻底从1季度10年最低点6792元/吨走出来。
生意社分析师认为,石化品种之所以纷纷迎来小阳春行情,其原因主要是:首先,近期突发性时间较为集中,先有PX装置的爆炸又有扬子巴斯夫乙二醇装置的爆炸;其次,很多石化类商品迎来集中检修季,如苯乙烯、乙二醇、合成橡胶以及PET等诸多产业链下游商品,且涉及产能较大,仅PET涉及检修的产能就达300万吨;再次,原油不断持续上涨给了石化类品种上涨的成本层面支持,加上政策面利好的引导以及贸易商的炒作,都是给市场带来了利多支撑。在各种利好尚未完全消退时,预计本轮石化商品的上涨会持续到5月中旬。
对于本周石化类商品突出的表现,刘心田则认为,这是原油的“强势”短期内给石化商品带来了假性上涨,而原油的“涨性”能否持续尚存不确定性,在突发性事件(爆炸)、集中检修这些短期利好释放过后,再加上原油一旦要是回落的话,那么整个大宗商品市场仍会走低。他指出,目前石化类商品集中上涨的假象并不是大宗商品市场真实的反映,基本还是偶然因素触发的,大宗商品市场上涨的持续性还有待检验,不能忽视短期过度上涨背后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