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童装网首页
店铺运作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店铺运作 > 营销技巧 > 消失的运动鞋科技:耐克力拼阿迪

消失的运动鞋科技:耐克力拼阿迪

2009-4-6 【中国童装网】 【字体: 】 【打印】   模特评选   童装论坛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NIKE将气垫植入运动鞋中底开始,运动鞋科技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依靠科技打破极限、提升运动能力的思潮下,各大运动品牌不遗余力地推陈出新。近30年间,无数新奇的想法变成了我们脚下噱头十足的新装备、新技术,改善了运动鞋的性能,提升了我们的运动能力。但也有不少科技,因为各种原因,被品牌放弃。没能沿用下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本期阵线就让我们盘点NIKE和Adidas这两大品牌遗失的运动鞋科技。
  NIKE Tuned Air
  NIKE的气垫已经成为运动鞋中底缓震技术的代名词,作为缓震技术的鼻祖直到今天还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自身的不断创新与改革是关键。从最初在中底镂空中充入空气的简单Air Sole发展到如今Max Air、Zoom Air、Total Air、Vis Zoom等众多形态,其中于1998年问世的Tuned Air(也称为TN Air)是最为特殊,也是寿命最短的一种形态。
  在当时Max Air已经十分成熟,新推出的Zoom Air也大受欢迎的背景下,NIKE希望研发一种介乎于二者之间的,同时具备极致缓震与快速反应性能的气垫,于是在类似Max Air的大容量气室内植入了连锁的热塑材质半球状气囊,利用韧性更佳的半球和内部更高的气压对气垫的缓震性能进行调节,提供更加稳定同时兼备缓震与反馈的性能。Tuned Air对于球鞋中底性能的提升可谓大获成功,当年的代表作Air Big Flyer和Air Garnett III都成为了大卖的经典款式。但由于成本过高以及日后Shox技术大热的影响,NIKE很快放弃了这项小众化、个性化的气垫技术。NIKE虽然去年推出了Air Max TN 10th跑鞋,但仅限于这项技术的10周年纪念意义,篮球鞋领域再无新品推出。
  NIKE Morf
  提起NIKE Morf可能会有不少鞋迷不知所云,但说起“鞋中鞋”可能大家立刻就能联想到诞生于1999年的Air Pippen V、Air Zoom GP III和Air Kidd这三双鞋,短命的Morf技术仅仅在这3款产品上昙花一现。
  其实鞋套的设计最早是匡威在其氦气球鞋上使用的,但很快便被放弃。而直到现在笔者也不太理解NIKE当时为什么会走别人走过的一条被证明失败的道路,也许在那个追求浮夸设计的年代,吸引眼球的噱头远比实际的功能在市场上更有诱惑力。纵然可以通过更换外套来延长球鞋的寿命,但外套与内靴分离的设计天生存在着稳定性差的硬伤。激烈运动中内靴在鞋套中的滑动会造成严重的稳定隐患,而且无法解决球鞋过重的问题。基于这两点Morf技术被证明不适合用于篮球鞋的设计,很快便被NIKE放弃了。
  NIKE Impax
  2004年NIKE毫无前兆地推出了一项创新的中底缓震技术Impax,这项技术研发的目的不免有些尴尬——弥补Shox技术的缺陷。
  Shox技术度过了初期的火爆后,因为稳定性差的缺陷在当时饱受非议,NIKE从古老的拱形避震原理得到灵感,将弹性材料打造成带有横向圆孔的造型,安置在球鞋的后跟,从而使后跟形成数个拱形结构,利用结构本身的弹性形变来缓冲运动中的冲击,这就是Impax的工作原理。这种技术因为材料、工艺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主要应用于中端产品,被称为“廉价Shox”。但实际的穿着感觉与Shox并无太大差异,而且同样没有解决离地过高、稳定性差、重量超标等问题,外形也并不讨好,最终被NIKE在篮球鞋领域弃用,只是在跑鞋产品上偶尔能看到。
  adidas HUG三维环抱技术
  在诸多昙花一现的运动鞋科技中,最为短命的恐怕就是2004年推出的adidas HUG三维环抱技术了,因为这项科技存在诸多致命缺陷,只应用在了T-mac 4一双球鞋上便戛然而止了。
  无论结果如何,每项技术的研发初衷当然部是积极的。阿迪的设计师从滑雪靴上得到灵感,设计出了HUG这种省略鞋带的鞋面锁定技术。使用钢缆把鞋面覆盖物与后跟的旋钮锁定系统联系起来,通过调节后跟锁扣的旋钮,调节鞋面覆盖物的包裹松紧程度,进而使每位穿着者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包裹程度。搭载这种技术的T-mac 4外形上一副未来机械靴的风格,后跟的金属支架和复杂的旋钮锁扣十分亮眼。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却问题多多,首先是采用这套复杂的机械系统是球鞋重量严重超标,对于T-mac 4这样的后卫用鞋来讲使致命伤;鞋面的内置覆盖物在运动中会磨伤脚面,而锁止后的鞋面包裹缺乏传统鞋带包裹的弹性,在运动中无法更好地适应双脚的动作,造成包裹过紧或过松的情况;一系列的机械装置令整双鞋脚感过硬,缓震性和灵活性不足……总之,噱头十足的HUG系统并不适合用在篮球鞋领域,篮球运动对双脚灵活性的要求与滑雪运动锁定双脚的要求必定是南辕北辙的,HUG技术的失败也许从最开始就注定了。
  adidas Feet You Wear“天足”
  说起消失的运动鞋科技,也许最令鞋迷们惋惜的就是阿迪达斯曾经的招牌Feet You Wear“天足”科技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数年间,一双双使用“天足”技术的球鞋,凭借史无前例的大底造型,强烈地刺激着我们的视觉神经。
  经历数千年的进化,人类足底的造型被证明是最适合运动的天然“装备”,“天足”技术就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将球鞋大底打造成类似人类足底的造型,利用最自然的方式提供运动中所需的缓震、稳定、保护等需求。而球鞋的造型也因此显得特立独行、极富视觉冲击力,当年新生代偶像球员科比的代言则让“天足”技术的成功如虎添翼,以科比前三代签名鞋和沃克的Real Deal为代表的数双“天足”球鞋都成为了日后的经典。无奈“天足”技术并不是阿迪自身的专利,专利合同到期后,阿迪无法再推出“天足”球鞋了。就这样,外观、性能均十分出色的“天足”技术令人惋惜地消失了。
  adidas A3
  今天我们所谈论的adidas A3(也称为A Cube)技术只针对最初的形态,后期的A3 Structure因为形态上的完全改变已经成为另一种独立的缓震技术。
  新千年到来时NIKE Shox技术的一炮而红,让老对手阿迪也开始了这种材料机械缓震技术的探索。很快他们便在这个领域有了自己的科技——adidas A3,一种使用弹性橡胶打造的立方体形态的后跟缓震技术。第一双采用这种技术的球鞋adidas A3 Basketball问世之初,人们惊叹其类似Shox的后跟造型,Shox后跟圆形的气柱变成了A3的立方体,立方体缓震单元之间的空隙为材料的弹性形变提供了空间,利用这种形变和压缩缓解运动冲击。阿迪这种新技术的工作原理的确与Shox类似,只不过形态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同Shox技术由后掌试水进而发展到全掌的方式一样,阿迪也于2003年推出了全掌A3的球鞋adidas A3 Superstar Ultra,软硬适中的全掌A3搭配老牌的adiPRENE技术性能十分出色。但不久却曝出了因后跟脱落安全隐患而被召回的消息,令A3技术大受打击。阿迪随即对这项技术进行改造,进化成为了的如今的A3 Structure技术,传统的A3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热门品牌

  • 笨笨鼠
  • 小猪噜噜
  • 翘嘴蛇
  • 可趣可奇
  • 七匹狼
  • M&Q
  • SUNROO阳光鼠
  • 呢么狗
  • 菲都狄都
  • 比特龙童鞋

关于我们  |  点石新闻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订阅杂志  |  联系方式  |  服务项目 |  诚聘英才  |   建议投诉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中国童装网提供专业的童装品牌招商加盟信息、儿童鞋帽批发代理童装外贸商机新闻发布、童装设计展会资讯,尽在中国童装网。

闽ICP备05007030号 Copyright©2005-2009 中国童装网 51Kid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service@51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