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一系列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家长总是不停地向教育专家发问:“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然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否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
“孩子经常得理不饶人,在家里夸夸其谈,在外人面前又不敢表达。” 一位8岁男孩的母亲说。
“我的孩子脾气倔强,爱玩电脑、看电视,还不听管教。”另一位母亲如是说。
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一系列“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家长总是不停地向教育专家发问:“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然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否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
误区1:对孩子要求太多
对孩子要求太多,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桂林NLP(身心语言程序学)学院导师杜宇认为,家长自己做不到一百分,同样的,孩子也很难做到一百分。要求孩子样样得满分,这是对孩子的苛求。
杜宇表示,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珠心算第一,绘画第一,钢琴第一,这是很不现实的事。对孩子要求太多,孩子感到难以达到,自信心就容易受到打击。家长应尽量找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凡事只要求孩子尽力,不一定要做到最好。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误区2:容不得孩子落后
很多小学生家长会抱怨,孩子的数学成绩差,应用题解答困难。实际上,孩子的能力发展有差别是很正常的,要求孩子都在平均水平以上,或者要求孩子提前表现某种时机尚未到来的能力,这才不正常。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正如每一朵花儿都有自己开放的时间。如果大家知道孩子15岁前主要发展的是语文能力,而数学方面的能力要到15岁之后才有大的发展,也许对孩子做数学题的表现就不会过于担心了。”杜宇认为,孩子暂时的落后有可能是因为能力暂时没有展现,家长没有必要求全责备。
误区3:不以身作则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是教育界的共识。然而,很多家长却很难认识到这一点。杜宇表示,孩子是父母的精神产品,13岁前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因此,父母与其要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传递正面能量。
误区4:总想控制孩子
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导致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摆出家长的威严态度,企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控制的结果往往引来对抗。杜宇表示,家长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却并不考虑孩子的要求,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家长就会生气、发怒,这样的行为示范,也将让孩子习得,成为他性格的阻碍。
误区5:看不得孩子的坏习惯
“孩子的坏习惯或坏的行为,经常会包含好的因素在里面。”杜宇认为,孩子行为上的问题对于父母而言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接受和不接受之分。过于担心孩子的坏习惯或者行为,与对孩子放任自流、忽略孩子一样,都有可能使孩子的坏习惯趋于强化。
那么,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坏习惯呢?杜宇表示,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坏的行为背后好的因素,并善于利用这些好的因素,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体会多样的成功与自信,如此,一些所谓的坏习惯或坏行为就会化于无形。
误区6:给孩子“戴帽子”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撒谎后,给孩子扣上“爱撒谎”的“帽子”。其实家长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不仅孩子会撒谎,大人也常常会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撒谎并不意味着品德不好了,可能只是孩子满足自己需要的策略不太合适。而如果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随意给孩子“戴帽子”,反而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容易强化孩子的这一行为。
“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给孩子‘戴帽子’与给成人‘戴帽子’的效果差距会很大。父母不能像要求成人一般要求孩子,但应像对成人一般的尊重孩子。”杜宇说。
误区7:喜欢讲大道理
很多家长动不动就讲大道理,也不管孩子的情绪、状态和注意力当下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教育往往会徒劳无功,甚至是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
专家建议,家长可以适当将教育融入生活的细节当中,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和随机地教给孩子家长在生活中体会到的原则,这样的教育会变得自然而然,也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