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孩子很小的时候,思想上都比较单纯,喜欢哼哼一些儿歌,或者听听一些童话故事,这对于孩子本身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不过现在的文化大环境,已经与从前难以相比,各种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民俗的恶搞,使得一些以往被认为即使不能成为精华,也一定称得上经典的文学,几乎成为了社会的糟粕。对于孩子的成长,不仅失去了以往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此专家们都呼吁,家长们应该让孩子们远离这些不良信息。
现在我们还能清晰的记得许多儿时经常在哼唱的儿歌,还有那些意境优美的古诗词,然而现在打开互联网,映入眼帘的,已经不再是那些令人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似曾相识,却总也焕发不出亲切感的恶俗糟粕,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或许只是一笑了之,但是对于那些自控能力差,还不能自主分辨是非的孩子们来说,一旦接触了这种被恶搞过的糟粕,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便会牢牢记住,对于孩子的身心的健康成长,会有极大的影响。
然而事实上,这些被恶搞过的儿歌,并不全是非儿童阶段的人弄的,部分竟然是孩子自己在做,而且有些还得到了家长的鼓励。对此,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窦桂梅表示,刚听到恶搞儿歌时还有些惊喜,认为小孩子很有创意,把学习生活中的不满放置歌词中,可转念一想,孩子恶搞儿歌,对大人、老师来说,是一种警醒与思考,因为这些被恶搞的儿歌,很大程度上是与社会的现象有反差的,一旦孩子在小的时候,从潜意识上形成这种认识,那么到了长大之后,到了社会,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孩子的个性也会变得十分的扭曲,甚至出现对愤世嫉俗的放大化。
社会要宣传弘扬民族价值观,为孩子营造真、善、美的大环境。学校是恶搞儿歌的主阵地,老师要有更高的敏锐度,加强监管,并重视此类现象。而家长也不能过分呵责孩子,更应注重正确引导,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