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爱的教育需要责任心。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就是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我想每一个教育者也应该要有这种强烈的责任心。在现实社会中,有少数教师为教书而教书,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全身心投入,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幸福吗?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自觉担负起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的历史重担,这是实施爱的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爱的教育需要恒心。“爱心与童心”中的主人公宁玮,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虽家境贫穷,但不失自尊心,李镇西老师不仅在她学校期间给予她学习上的鼓励和生活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宁玮高考落榜后,面对一些阴暗的社会现实时,一直默默地用真爱关心她。正是这种爱,使宁玮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让她一次又一次地走出困境,不断地走向坚强。如果没有这种持久的爱,宁玮很可能成为“宁小燕第二”,李老师为我们演奏了一首恒久的爱的乐曲。我们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有爱心,但缺的是一种恒心,教过学生以后就“万事大吉”,即便学生主动来联系,要求帮忙解决一些问题,也是搪塞一下就了事,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这种持久的爱,就会失去美好的愿望,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进而会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那是多么可怕的后果!一个学生真的因为你的冷漠而沉落,难道我们教师就不应该自责吗?如果我们都像李老师一样有那种持久的爱,那么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宁玮”。
爱的教育需要信心。在李镇西老师“手记二”中的主人公万同,是一个李镇西老师经过千万次爱的呼唤而回心转意的“浪子”。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有这样的“万同”者,如何来教育和引导这些“万同”者,是每个学校、每个教师在每个学年都要面对且必须面对的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愿望的火花熄灭’。”李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好教师,在无数次责备万同的教育中,始终没有失去要把一个学生教育好的信心。有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包括我,在对待身边的“万同”时,也有爱的付出,但尝试几次后,就觉得这些人“不可教养”、“本性难改”或“凭我的本事不可能使他们改变”,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信心。没有这种信心的支撑,“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是那颗永远都不会闪光的“星星”,甚至会成为一颗“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