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对于教育孩子,很多成年人,似乎总会胸有成竹地说我可以的,但是结果总是适得其反,很多家长首先在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就不能以最为合理的方式来应对,导致后面的沟通越来越难,直至最后冰火难容,不过从一本《虎妈战歌》上节选下来的《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这一篇文章上,却简洁明了地解释了这种原因,并且提供了化解这种矛盾的参考。
笔者通过大致的阅读,书中整体以一种虎妈对教育女儿的回忆,进行方式的间接传递,并没有推崇一定要严厉管教。实际上虎妈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在重申,她也并不是那么专制,她觉得应该对孩子有理解、尊重、关爱,在教育中,这些更重要。她并不认为自己是育儿专家,也没有教别人如何教育孩子,她只是记录了自己家中的事情而已。在养育第二个女儿时,她由于二女儿的对抗已经对自己有了反思,并有一定的转变,不再像对待第一个女儿那么严厉。她觉得自己的形象被搞成“虎妈”,太夸张了。
不过虎妈还是就自己的经验,给其他父母提了一点点的意见。首先按照科学研究,孩子在10岁之前一定要培养起道德智能。这个时候最核心的是给他建立规则意识,让他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其次,孩子在1周岁以前,父母要对孩子无条件地爱,这时候讲道理没用,饿了就得喂,哭了就得抱。3岁左右的时候,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慢慢形成,父母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应该是,敢于对孩子说“不”。为什么呢?这个时候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这个时候给他说“不”,告诉他这个好可以做,那个不好不可以做,孩子就会建立起辨别是非的规则,知道有些事不能做。学会如何做个好孩子。
最后,在学习、技能等方面,可以适当宽松点。父母应该和孩子多交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在社交方面一般表现比较出色。
好的教育应该分为两部分:有些问题跟孩子是可以讨论的,对一件事怎么看,有差异没关系,这是有讨论余地的;但是,有一些基本规则十分重要,这个是不能变的,无需讨论的。
成长是有规律的,在幼儿的阶段就不应该学习过多的知识。你教他算术、做题,他也不一定能学会。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游戏、娱乐、观察,和小朋友学会相处,培养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观察力,这些是他一生受用的素质,也会感到愉快的体验。在幼儿阶段想让他认一千个字、两千个字,不是不能做到,孩子可以做到,但会付出很高的代价。而这种水平其实到六七岁、七八岁以后是很容易的事,过早学了以后就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作为一家来自澳洲的早教机构,我们在中国本土运营已超过六年时间,获得了众多家长的好评。在KindyROO瑞德探知学堂,我们倡导的是在孩子3岁以前,尽可能地通过合理的外部刺激促进宝宝的脑神经发育,最大限度地避免宝宝未来在学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学习障碍。这样,宝宝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成年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高效地学习各种技能。
虎妈在家中对孩子实行严管,而两个孩子在学校中受到的却是美式教育,所以两个孩子的优秀说明了中西式教育相结合是最好的手段。而大女儿的顺从和小女儿的叛逆也恰恰说明了孩子教育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因材施教。
这几年,我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很多场讲座,和家长们有过多次沟通。我现在感到特别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在觉醒,在坚持中国传统教育的同时,吸收西方教育的自由、平等理念,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