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出口服装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上,多数处于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抗风险能力差。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出口服装集体遭遇寒流,提升服装产业竞争力迫在眉睫。
出口服装现状分析
以张家港市为例。该市地处长江三角洲,隶属服装出口大省江苏省,虽然服装出口量在全国、全省范围比重不大,但窥一叶而知全貌,张家港的出口服装状况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据统计,2011年,该市共出口服装18880批,同比减少13.3%。今年由于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并趋于恶化,国外订单批次多、数量小、价格低,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效益下滑,利润空间几乎被压榨一空。1-8月份,出口服装15554批,货值3.9亿美元,同比批次增长了24.6%,货值仅增长了5.9%。近几年该市约有10%的出口服装企业倒闭或转行,目前还在运营的约200家企业,仅有10%状况较好,其余基本处在艰难维持状态。
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当前,无论是国内外形势,还是企业自身总体状况,都对服装出口带来不利影响。
国际国内形势:一是欧债危机蔓延。外贸市场萎缩,欧美市场持续低迷,另外,中东地区部分国家局势动荡,也对出口服装造成一定影响。二是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不敢签订长期订单甚至不敢接单,以避免人民币升值造成亏损。三是原材料上涨。如棉花、涤纶短纤等价格大幅波动使得企业难以控制成本价格。四是贸易壁垒增多。2011年,欧美等国新修订和出台的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多达40余项次,导致服装出口受阻。
企业总体状况:一是企业招工难。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普遍反映招不到工,尽管提高了工资,但一线人员流失率大,技能不足,难以管理。二是无自主品牌。由于严重缺乏设计和制作人才,中国的服装产业一直都走着为别人加工、贴牌的低端生存之路,没有自主创新,没有自己的国际大品牌,因此受金融危机冲击很大。三是信息化程度低。投入少,信息化建设不如意,导致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而服装属于以流程为核心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信息化在效率方面作用非常明显。四是战略性转移。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导致出口货值有所减少,同时产品品种从大路货转向内衣、棉衣、饰品等边缘产品。
对策和建议
企业要牢牢把握国家强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持续推进新城市、新技术、新人才发展方略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坚持以质取胜,自主创新,努力以高质量和高品位赢得市场、赢得客户。
坚持转型升级。企业要通过贸易前移、产业转移以及销售渠道拓展等方式,提升贸易发展水平、规避经营风险、缓解资源性矛盾和增强盈利能力,实现由制造转向“智造”。首先,要大胆“走出去”。通过在国外办公司、设立办事处等方式直接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采购,降低原料成本,实现“贸易国际化”;在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国家新建、合作生产加工厂,降低人力成本,逐步推进“大生产转移”。另外,要根据内外需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市场比例和产品结构,探索与拓展营销新模式等。
开展创新创优。创新是服装的生命。以前,国内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价值链的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升与技术开发等创新。而在服装出口面临困难,亟需产业转型的时代,则要更注重把创新、创优作为优化结构、优化产品、优化市场的根本举措。着力调整市场客户结构、面料成衣结构、产品档次结构、生产组织结构;注重研发新的面料、高档面料、功能面料,力求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上有新突破,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利润空间。
打造自主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推进自主品牌建设,能大大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要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加强研发和设计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设计创新,为开发自主品牌提供科技和设计支撑。要严格执行国际国内先进质量标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保持产品质量稳定,使服装产品具有高标准、高水平。同时,加大品牌营销宣传力度,扩大自主品牌国内外知名度。以江苏东渡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打造的自主童装品牌“伊思贝得”,推进了公司二次创业,去年该集团境内外销售突破55亿。
-
实行精细管理。管理出效益。要用科学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用“信息化、精细化、制度化”等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增加产出,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变传统为科学。首先,要强化培训。通过分层次培训,培育企业文化,着力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的员工队伍。其次是流程再造。企业要加大信息化投入,加快设备更新和装备升级,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系统,深化“精、细、实”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