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被称为“皮都”的辛集,因为主要市场俄罗斯货币贬值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从去年开始经历了企业发展的严冬。靠着政府、协会、企业的共同努力,如今逐渐开始显露出生机。在经历了去年出口的大幅下跌后,我市裘皮服装出口实现187万美元,同比高幅增长1.7倍,成为我市出口商品的少数亮点。
“皮都”风采去年开始减弱
皮革裘皮是河北省重要的传统产业,在国际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是国际市场上著名的制革及皮革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地。省内皮革裘皮产业群主要分布在以石家庄市为中心的200公里半径范围内,这里集中了有规模的裘皮皮革进出口企业近千家,包括东明实业、西曼实业、河北正泰实业集团等知名企业。
辛集市皮革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国强说,辛集市有大小皮衣皮革企业1148家,规模以上企业219家。2008年年产皮革3900万张,皮装665万件,鞋450万双,销售收入105亿元,税收2亿元,出口创汇4977万美元。
一直迅速发展的辛集皮革业,在去年9月遭遇“阻击”。辛集市665万件皮衣的80%都出口到俄罗斯,去年9月份以来,俄罗斯货币贬值造成当地购买力下降。“卢布贬值30%,俄罗斯人买一件皮衣比以前多花1000多卢布,买的人自然就少了。”张国强说。当金融危机更大面积地袭击当地市场的时候,裘皮皮革服装在俄罗斯的销售额大幅下降50%左右。市场缩小,导致辛集相关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
大小企业订单都受影响
记者日前来到辛集市皮革商业城繁华地带。这是一个有着十几年历史的商业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这里曾一度辉煌、商贾云集,很多人靠经营皮草皮衣发展起来,在辛集这个有着60万人口的县级市,直接从事皮革业的有6.5万人。
“以前每到6月份,至少能收到20万元的订单,而今年到现在,我一份订单也没收到。”一家小制衣企业的负责人老杨说。据了解,整个商业城里像他这种收不到订单的小企业占到90%。记者在这条街上粗略一数,十几家制衣厂,有八家关着门。
不仅是小企业,很多大企业也感受到了寒冬。河北东明制衣公司是当地的制衣业龙头企业,虽然没有像其他小厂出现停产,可是去年冬季也是异常“寒冷”。
东明制衣公司共25条生产线,2007年和2008年由于订单太多,他们都是挑选着接订单。忙的时候月产量是足额的5000件,可到了今年一、二月份,就只剩下200多件的订单,其他生产线都处于闲置状态。直到今年3月,接到了芭芭拉的一个大单后,公司才开始恢复正常运营。
产业单一市场单一
辛集皮草之所以陷入这种局面,产业单一是最大的弊病。辛集皮草企业主要是制衣业和制革业,而且80%的销售市场都在俄罗斯。“俄罗斯的经济一出现风吹草动,我们这就直接受影响。”张国强说。
裘皮皮革业是辛集的支柱产业,税收占到辛集市整个财政收入的1/4。
辛集市政府公布的2009年1~4月纳税5万元以上的企业,为数不多的年纳税额在百万元以上的制衣制革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纳税额降幅都在50%以上,甚至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不及去年的1/10。
张国强说,辛集市梅花皮业有限公司与台湾一家制鞋企业进行了合作,发展了一个制鞋项目,这是辛集少有的几个在经济危机后效益没有减弱的企业。
今年6月22日刚刚落幕的皮博会,为裘皮皮革业建立了一个沟通的平台,给皮草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商机,也让这些企业能够将市场转向除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地方,向其他国家发展市场,将以前丢掉的国内市场重新捡回来。
很多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看到的是国外市场,经过这次危机,已经开始转过头关注国内市场。皮博会后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寻找各种订单。
搭建大平台 开拓新市场
今年以来,辛集市对皮革业状况非常重视。据介绍,该市刚刚制定了《辛集市皮革业三年振兴规划》,对皮革业政策、资金、市场开发、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下一步,将制定具体的倾斜、扶持政策,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的中国国际皮革城,马上就要开始建设。
而受冲击的企业,也正调整经营策略,变单独依赖俄罗斯市场为“不放弃俄罗斯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市场,大力开发国内市场”。
张国强透露说,辛集市的裘皮革企业都在秘密研制新产品,今年投入了人员和资金,对国内国际市场进行了调研,包括今年的流行色、皮子的风格等,根据调研内容研制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新产品,准备在旺季到来时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