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运会已不是一场纯粹的体育竞赛,更是一场品牌盛宴。随着北京奥运会倒计时归零的临近,各家奥运合作伙伴、奥运赞助商们加快了体育营销步伐,使出各种招数不断提高品牌美誉度。近日,作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的中国人保正式启动“PICC奥运之旅”,盛邀32名全国劳模代表观看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风采。
翻开历史,现代奥运会似乎成了承载企业从平凡走向伟大的高速电梯。众多品牌在与奥运会的亲密接触中,体现了奥运会与现代商业的完美融合。然而,统计表明,在1984年奥运会正式商业化以来,累计的144家奥运会合作伙伴中,只有约30%的企业在奥运投资上是盈利的,而70%的企业在奥运会结束后,也结束了其短期的奥运价值收益。因此,如何让奥运效应最大化,无疑是众多赞助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中国人保:护航奥运
有关专家表示,赞助企业要打“奥运”牌,就必须找出企业和奥运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深层次的共同点。
自从2005年9月成为北京奥运会保险惟一合作伙伴以来,中国人保一直秉承“铸金牌服务,为梦想护航”的服务理念,以追求“更快”的服务方式、“更高”的服务标准、“更强”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充分展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致力于为奥运会提供国际水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风险保障服务。
2007年10月13日,在第29届奥运会倒计时300天之际,中国人保财险向社会公布了《北京2008奥运保险保障计划(纲要)》,承诺了“资金、物资、机构、技术、服务”五大保障计划。据悉,中国人保对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更是倾注全力,并承诺全程守护奥运圣火。
2008年4月30日,奥运倒计时100天,中国人保邀请全国劳模观看奥运会,不仅打造了人人尊重劳模、崇尚劳动的风气与奥运同行的氛围,也令社会各界增添了对中国人保的好感。国家电网:服务奥运。
可口可乐公司反对在奥运场馆里放置商业广告,被誉为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捍卫者。作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的国家电网公司则大力提倡“奥运社会责任”理念,表示做好本职工作,是履行奥运社会责任、支持北京奥运的根本所在。
所谓“奥运社会责任”,是指奥林匹克运动的赞助者、参与者和传播者,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指导,以有益于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
据悉,为保证奥运安全供电,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新北京、新奥运、新电力”战略,完成43项配套输变电工程、23项比赛场馆及配套设施外电源工程、14项奥运中心区随路建设电力管线工程、103项奥运场馆周边及道路架空入地工程的建设任务;对169个重要变电所、519条重要线路开展电力设施专项保护工作,确保电网运行环境安全。伊利牛奶:品牌奥运
当2005年11月伊利成为奥运赞助商之时,国内乳制品行业已经处于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同城对手蒙牛更是以高速发展态势对伊利形成巨大的压力。2006年2月,伊利签下了雅典奥运会百米跨栏冠军刘翔为其形象代言人,在奥运营销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此,伊利的品牌营销似乎也实现了“刘翔速度”。
奥运营销必须接触更多的消费者。经过长时间的筹备,伊利在2007年4月宣布启动“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活动。660个城市,2000多个社区,2000多场路演,2000多万人次参与,5000万直接受众。伊利借势而上,2007年7月发布了奥运营销2.0计划,从口号、产品、广告、公益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化和延展。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在未来的奥运营销中,伊利依然更加关注奥运赞助商的“责任”。
不可否认,伊利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到了“牛奶的力量”,2007年其品牌价值飙升为167.29亿元,进一步扩大了其品牌优势,这也是对伊利集团奥运营销的肯定。但遗憾的是,2008年3月11日,伊利发布的2007年度财务报告显示:由于股权激励计划,业绩报亏损,2007年期权费高达55421.25万元。
纵然从股权激励的目的来看,是为倡导公司与个人共同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励持续价值的创造,但若是因为“激励”导致亏损则令人质疑。在奥运之年,奥运赞助商成为亏损企业实在很讽刺,有悖于张剑秋所指的奥运赞助商的“责任”。同时,这很可能让人误解为,企业不自量力赞助奥运会,过度宣传把自己搞亏损了。据年报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其销售费用为89409.26万元,管理费用为60782.31万元。同期,光明牛奶的管理费用仅为5853.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