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棉花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压低的情形下,我国不少棉商正准备移师中亚国家,努力开拓中亚市场。这不仅使企业规避国内棉花市场风险和棉花进口风险,而且加快实现我国棉花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拧紧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纽带。 部分新疆棉企“转战”中亚 近年来,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国内棉花需求量持续增加,且快于国产棉的产量增长速度,这导致我国棉花市场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棉花企业面临原料严重不足的困境。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6年度,我国棉花总产量为570万吨,消费量在1000万吨左右,全国棉花产需缺口在430万吨左右。据美国农业部(USDA)12月份预计,2006年至2007年度中国棉花产需缺口在424.6万吨。 预计我国棉花将长期面临供不应求、大量依靠进口的局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贸司副司长马占平预计,我国棉花已由过去的供不应求变为现在的供需缺口较大、严重供不应求,进入了长期供不应求、产需缺口扩大的时期。 在面临原料不足困难的同时,国内棉花企业还面临我国棉花生产频繁的威胁。近年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外棉的大量进口,我国棉花市场变幻莫测,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及价格每年的波动幅度都很大。而棉花市场化改革后,我国对棉花产业的政策支持相对弱化,棉花流通企业经营困难,缺少改革成本,改革难以深化。这导致棉花购销、加工企业吃尽苦头,在每一次大的波动中,总有大批棉商背上巨额债务。此外,加工产能严重过剩,也导致国内棉花产业竞争环境恶化,竞争日益激烈。 尽管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自2004年试点以来,棉花流通领域投资趋于冷静,整合步伐加快,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我们调查后发现,目前棉花加工市场秩序依旧混乱。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年我国棉花加工企业有3976家,目前已突破17000家(通过资格认定的收购加工企业8000余家),加工能力2000万吨,已形成国营、集体、股份、民营等多种成分并存的市场竞争格局,大量的企业在争夺有限的棉花资源,出现过度竞争的趋势,整个行业产业集中度低,行业内部低水平、恶性竞争严重。 棉花资源的短缺、棉花市场的频繁波动以及加工秩序混乱等因素,导致国内棉花市场经营风险陡增,棉业利益整体缩水。在这种背景下,不少新疆棉企正在准备移师中亚国家,整合当地棉花资源。 在新疆阿克苏建有轧花厂的温州商人李长亮准备明年年初到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考察,为投资建厂选址。他说,国内棉花企业太多,无序竞争加大了企业的收购成本,收购环节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中亚各国棉花加工业和纺织业虽然落后,但棉花种植业近年来却有较大发展,这给我国棉花企业的介入提供了绝好时机。 与李长亮有相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阿克苏腾达棉业总经理陈时文说,近年来,到中亚国家做生意的浙江商人越来越多,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为我们能尽快介入当地棉花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中亚国家的一些企业家也有意引进我国资金和先进的轧花设备、植棉技术。阿克苏天山棉业董事长方太平说,不久前,吉尔吉斯斯坦几家棉花经营企业的负责人在新疆阿克苏棉区考察后,就再三邀请他去吉国合作建厂。方太平说,我国棉花企业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让吉国的企业家大为震惊,因为吉国的企业至今还普遍使用着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轧花设备。这些吉国商人临走时还不停地说,“没想到中国棉花产业这么发达,没想到中国棉花企业的技术设备如此先进。” 开拓中亚棉花市场前景看好 目前,根据各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中亚五国的GDP总额已接近700亿美元。该地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是亚欧大陆跨国交通的重要通道,是国际贸易比较活跃的地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顾问德埃特·奥乌恩说,中亚国家微观经济指数很高。2006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经济都在增长,预计年平均增长速度大约为8%。预计2007年该地区经济将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将达7%—8%。 中亚五国长期依赖重工业发达,轻工、纺织、食品工业落后,而我国是世界轻工、纺织、家电等商品生产、出口大国,这意味着,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中亚五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重工业、机械加工业、化工等领域,有我们需要的原料、设备和技术。这些都是我们同中亚五国进行深层合作的基础。 近年来,虽然我国与一些中亚国家的贸易出现滑坡,但总体来说仍在大幅度增长。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获悉,2004年,我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70亿美元,比2000年的108亿美元增长1.5倍。 有关专家指出,中亚国家经济的增长态势将保持若干年,其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将迅速扩大,由于拥有地缘和在一些经济领域的先发优势,中国可以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区域经济合作的起步,“中亚经济圈”的成型,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经济上的“共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经济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种经贸合作目前仍以商品贸易为主,在投资领域大项目不多,且境外的投资项目大多属于服务和商业性质,虽然各国相互投资已经起步,但因缺少重大项目的依托,总体看来规模小,在未来几年间贸易额难以取得较大增长。我国棉商向中亚拓展,不仅能加快实现我国棉花进口来源的多元化,还能拧紧与中亚国家的经济纽带,促使当地更加了解我国及我国的产品。 中国国情研究会理事、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翟学军研究员说,民间资金进入中亚国家,不仅能带动当地,不用国家太多的投入,只需稍加扶持就能起到扩大我国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的作用,而由企业群体出面去帮助中亚国家培育和壮大一个产业,要比起我国政府在那里投入多少贷款和给多少援助都管用。 自治区供销社副主任吕永民认为,民间资金介入中亚棉花产业如果最终能顺利实现,将给我国与中亚国家增强经济联系提供一个很好的渠道。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经济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种经贸合作目前仍以商品贸易为主,在投资领域大项目不多,且境外的投资项目大多属于服务和商业性质,虽然各国相互投资已经起步,但因缺少重大项目的依托,总体看来规模小,在未来几年间贸易额难以取得较大增长。 包括吕永民在内的专家和业内人士都建议,应利用民间资金急于寻找投资出路的心态,同时抓住中亚国家招商引资的有利时机,让我国棉花企业进入其棉花产业,既可以使这些国家的资源成为我国棉花需求缺口的重要补充,又能密切我国与中亚国家的联系。 中亚直接建厂加工棉花利于规避进口风险 近年来,美国棉花占到中国进口棉的一半以上,一些国内棉业人士提出提高我国棉花自给率的同时也应尽快采取措施实现进口棉花的来源多元化,其中一项就是建立中、南亚棉花产业经济区。 新疆棉花企业贝正实业公司董事长张闻民说,新疆作为我国和世界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区域和重要市场,地处欧亚大陆中枢。完全有可能以新疆为中心建立一个连接中亚、南亚几个产棉国的棉花产业经济区,逐步形成面向我国东西部,辐射欧亚市场的产销经营网络。 我国棉花企业直接在中亚地区建厂加工棉花,不仅可以避免国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可以减少在进口中亚地区棉花中面临的税赋等风险,更可以享受这些国家的优惠政策。 棉花在中亚国家是主要创汇商品,出口管理非常严格,付款条件也非常苛刻,再加上当地社会问题严重,因此一般用棉企业购买中亚棉花时面临一定风险。 同时,中亚国家经济结构比较单一,造成市场上本国产品的占有率相当低,重工业产品和原料的利用率很低,大都面向国外市场。中亚五国独立后,都强调利用本国的原料,增加消费品的生产。虽然目前该地区棉纺工业发展较快,但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急需吸引外资建立合资企业,扩大纺纱、棉布、针织品生产。 再有,中亚棉纺工业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国内企业在该地区建厂可以享受这些国家的优惠政策。 乌鲁木齐市贸易发展局发布的《中亚五国贸易环境和市场需求报告》显示,经过整顿,中亚各国海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随意设卡,乱罚款、乱收费的现象有了根本改观;各国相继降低进口税率(例如吉尔吉斯斯坦的平均进口税率已降至5.2%,实行零关税的税号已有2000多种),许多国际惯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认可,市场行为也进一步规范。 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还致力于为外资进入该国纺织工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立健康的法制环境,为企业消除外部干预,整顿市场秩序,简化登记、许可证管理及质量检验程序,并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各种优惠待遇和条件。这主要包括:在2009年前,所有生产服装和袜子制成品的外商投资企业,免除一切税费,但如产品在境内销售将征收增值税;实施设备更新和改造的企业所进口的技术设备及其辅料,如化学品、染料等均免除关税,只交纳报关手续费;向外资企业提供购买原料的价格优惠,即比利物浦棉花交易市场的价格低15%,在完成从棉花到制成品的生产,并出口产品总额80%的条件下,棉花价格优惠可达20%;为简化和规范支付程序,在支付方式上,允许正在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开立有效期为90天的信用证,并建议银行向纺织企业提供180天的短期贷款,包括外汇贷款。 此外,我国棉商开拓中亚市场,在中亚地区建厂加工棉花,还可以直接通过中亚出口产成品到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从而通过转口贸易规避日益频繁的贸易摩擦。 -相关链接: 中亚地区主要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五个重要的优质长绒棉生产国,其棉花主产区集中在从咸海东岸向东南延伸至塔吉克斯坦,再向东北延伸到巴尔喀什湖的一个宽阔的半月形地带。这片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或半干旱气候,中亚热量资源和日照条件稍逊于新疆,但降水量略多于新疆。棉田主要依靠灌溉,中亚长绒棉在世界上负有盛名。 十月革命后,前苏联为了实现棉花自给,以中亚各加盟共和国为重点,大力发展棉花生产。20世纪50年代,中亚地区年均生产皮棉136.8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5.3%;到上个世纪70年代年均皮棉产量251.2万吨,占总量的19.2%;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中亚棉区棉花总产、棉田面积和单产都有所下降,但棉花出口为其主要出口创汇产品,由于本地消化轻工业不发达,大部分棉花需要出口。中亚各产棉国中,乌兹别克斯坦产棉最多,土库曼斯坦居第二位,塔吉克斯坦占第三位。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量目前在100万吨—110万吨之间,居世界第五位,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棉花以中绒陆地棉和海岛长绒棉为主。 美国农业部去年12月份全球农产品供需报告预计,2006—2007年度,中亚棉花产量将达177.9万吨,出口量将在148.5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