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提高棉花竞争能力经验交流会”上,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指出:安徽润禾棉业公司等单位的经验证明,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才能增强竞争力。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安徽润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是1994年由农业部优质棉基地县项目投资建设的灵璧县良种棉加工厂(2002年更此名)。目前,公司设有规模化、标准化杂交棉制种基地4000亩、原种繁殖区5000亩,年生产加工优质棉种75万公斤。“润禾”品牌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润禾”棉种被授予“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安徽省市场质量放心产品”,润禾公司先后被评为“农业部棉种和棉花加工示范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的经验有以下3点:
强化协作攻关 培育自有品种
润禾棉业公司及时整合相关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建立棉花研究所,系统开展杂交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选育工作。他们广泛聘请中棉所、山东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逐步推进了科研进程,实现了育种与市场及科技前沿的三者有效接轨。利用自身种质资源,北育南繁加代,并在不同生态区建立生态试验站和育种点,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园,加快了品种选育的步伐。该公司选育开发的双抗杂交棉灵杂1号(皖棉25)已通过省审定,其较强的抗(耐)枯黄萎病和较优的纤维品质深受棉区农民及市场欢迎。后续选育的灵杂2号、3号、4号、5号等杂交棉和润禾1号、2号、3号常规棉进一步提高了品质,前景广阔有后劲。
实行土地流转 改革基地建设模式
润禾棉业公司通过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建立了稳定的良种繁育生产基地,解决了家庭分散经营与农业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提高了生产科技水平和土地产出率,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益。由公司与农民签订一对一的《合同》,以300元/亩资金将农民土地集中租赁,使农民零散承包地使用权自愿、合理流转到润禾棉业。公司再以250元/亩的价格返租给农民,每亩优惠50元,由公司实行农场化管理,全部用于发展棉花杂交制种和常规良种繁育,并做到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合同收购。
对制种户严格程序和标准要求,对公司质检员培训、考试再上岗,每周进行考核和评比,奖优罚劣。许多种子公司竞相委托该公司代制种。棉农获得了丰厚的收入,按照目前制种田每斤籽棉9.5元的收购价格,亩产400斤籽棉的田块可实现产值3800元,亩纯利润达2000元以上。
创新运行机制 推进产业化经营
润禾棉业公司在内部培养、外部聘请的基础上,与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农业技术管理润禾大专班,学习种子工程和市场营销。公司每年对学生补助1000元/人,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公司工作。学习期间,每年寒暑假到公司按500元/月带薪实习,并定期参加公司的相关活动。经过3年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培训,毕业后的复合型人才,逐步地改善企业人才结构,提高了员工素质和技能。
润禾棉业以自身为龙头,率先发起并成立了优质棉产业化协会,旨在服务优质棉生产,发展优质棉产业,推进优质棉产业化进程。汇聚了省内外科研单位、种子经营、加工纺织和基地农户等方面会员1.5万人,开展了信息咨询和交流,组织了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强了相互协作和配合。
在市场建设上,该公司通过示范推广的方法,在全国建立了百家润禾示范片、千家润禾示范户,并辅之以优质的技术服务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从而提高了润禾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了市场份额。目前“润禾”牌杂交棉种及营销网络已分布8个省105个县的2100多个乡镇。特别是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省部分市场份额已达到10%~20%,实现产品营销、品牌扩张同步进行。
该公司把提高服务能力作为推进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公司技术员吃住在基地,服务到田头,生产技术指导和物化服务到门口、地头。公司还帮助棉农推广瓜套、菜套、药套等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