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西棉花市场近期新棉价格出现高开低走的局面,并在徘徊一段时间后继续在低位运行,广大棉农十分关注今后棉价的走势,现根据各地棉花在产销市场及有关棉花专家分析,提出棉花后市走势预测,供棉农参考。
一、2006年度江西棉花丰产已成定局
2006年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喜人,棉花播种面积达8000万亩,与去年同比增加400万亩,增幅5.0%;棉花总产预计达630万吨,同比增长达10.5%;平均亩产皮棉78.5公斤,同比增幅为2.4%。与全国一样,今年江西省棉花生产也呈现“两增一超一优”的丰产景象。“两增”即播种面积增加,全省今年植棉面积132万亩,与去年同比增加10万亩,增幅为8.2%;总产增加,总产约为11.9万吨,同比约增加2.9万吨,增幅达32.3%。“一超”即单产超历史,亩产皮棉90公斤,超出全国平均亩产11.5公斤,超幅为14.6%。“一优”是棉花品质优,今年棉花成熟吐絮期间天气晴好,气温偏高,因而吐絮早,收获早,僵瓣少,霜前花率高,高等级棉比例大。目前江西全省棉花丰产已成定局,这将对今年棉花市场价格及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江西新棉上市后高开低走
江西新棉上市后,9月开秤棉价高开,10月棉价整体下跌。据九江、新余棉市调查,9月中旬新棉的籽棉收购价一度达到5.6-5.8元/公斤(折合皮棉价为13067-13622元/吨),有的棉区高达6.0元/公斤;但持继几天后籽棉价格便一路走低,进入10月已下降到5.1-5.3元/公斤(折合皮棉价为11578-12133元/吨),降幅达11.5-12.0%;国庆节后,全省各地棉区棉价整体走低,有的棉区甚至已下降到4.8元/公斤(折合皮棉价11022元/吨),至今籽棉价格在徘徊一段时间后仍在继续低位运行。今年新棉价格的高开低走与去年先低后高的走势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价格水平明显低于去年。
业内专家认为,今年我省新棉收购价格高开低走的走势与全国各地棉区情况基本一致,棉花收购价格水平也和国内其他地区相似,是棉花生产与市场供求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棉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和全球棉花丰收,国内外市场供需缺口缩小趋缓所致。
三、关于棉花后市的预测
业内专家综合多层次因素分析后预计:棉花后市仍将呈低位徘徊之势,很可能维持在目前的价格水平,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小幅波动,即使有可能稳中略升,也升幅有限。
原因分析:
1、政策因素是影响棉花后市价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国家出台的诸多宏观调控政策如粮食保护价、粮棉比价等,以及国际上美棉取消出口补贴,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等宏观形势是支撑着棉价的重要因素。
2、棉花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后市棉价的要素之一。今年国内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增大,预计全年需棉1129万吨,与去年同比增加159万吨,增幅为16.4%。但由于国内今年棉花产量增幅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棉花的供求矛盾,供需缺口相应缩小,使棉价上行空间有限。
3、成本原理是支撑国内后市棉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今年我省棉花成本大幅增加,除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外,今年棉花生产人工费用也大幅上涨,预计全年人工费支出增加70-80元/亩,增幅达到8-10%,投入成本的增加不支持新棉价格下跌。
4、国内外棉花价格差对国内新棉价格走势有重大影响。在新年度国内外棉价均走低,而且9、10月国际棉价均低于国内棉价,但幅度呈减小趋势,国际棉价折合人民币进口成本价比国内市场低944-219元/吨。若国内棉价继续下跌就将出现国内棉价反低于国际棉价的局面,必将影响棉花进口。
综上所述,目前棉价已处于合理价位底线,若新棉价格后市继续下跌,棉农就将冒增产减收的风险,这对下年度的棉花生产和市场供需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一、2006年度江西棉花丰产已成定局
2006年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喜人,棉花播种面积达8000万亩,与去年同比增加400万亩,增幅5.0%;棉花总产预计达630万吨,同比增长达10.5%;平均亩产皮棉78.5公斤,同比增幅为2.4%。与全国一样,今年江西省棉花生产也呈现“两增一超一优”的丰产景象。“两增”即播种面积增加,全省今年植棉面积132万亩,与去年同比增加10万亩,增幅为8.2%;总产增加,总产约为11.9万吨,同比约增加2.9万吨,增幅达32.3%。“一超”即单产超历史,亩产皮棉90公斤,超出全国平均亩产11.5公斤,超幅为14.6%。“一优”是棉花品质优,今年棉花成熟吐絮期间天气晴好,气温偏高,因而吐絮早,收获早,僵瓣少,霜前花率高,高等级棉比例大。目前江西全省棉花丰产已成定局,这将对今年棉花市场价格及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江西新棉上市后高开低走
江西新棉上市后,9月开秤棉价高开,10月棉价整体下跌。据九江、新余棉市调查,9月中旬新棉的籽棉收购价一度达到5.6-5.8元/公斤(折合皮棉价为13067-13622元/吨),有的棉区高达6.0元/公斤;但持继几天后籽棉价格便一路走低,进入10月已下降到5.1-5.3元/公斤(折合皮棉价为11578-12133元/吨),降幅达11.5-12.0%;国庆节后,全省各地棉区棉价整体走低,有的棉区甚至已下降到4.8元/公斤(折合皮棉价11022元/吨),至今籽棉价格在徘徊一段时间后仍在继续低位运行。今年新棉价格的高开低走与去年先低后高的走势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价格水平明显低于去年。
业内专家认为,今年我省新棉收购价格高开低走的走势与全国各地棉区情况基本一致,棉花收购价格水平也和国内其他地区相似,是棉花生产与市场供求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棉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和全球棉花丰收,国内外市场供需缺口缩小趋缓所致。
三、关于棉花后市的预测
业内专家综合多层次因素分析后预计:棉花后市仍将呈低位徘徊之势,很可能维持在目前的价格水平,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小幅波动,即使有可能稳中略升,也升幅有限。
原因分析:
1、政策因素是影响棉花后市价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国家出台的诸多宏观调控政策如粮食保护价、粮棉比价等,以及国际上美棉取消出口补贴,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等宏观形势是支撑着棉价的重要因素。
2、棉花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后市棉价的要素之一。今年国内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增大,预计全年需棉1129万吨,与去年同比增加159万吨,增幅为16.4%。但由于国内今年棉花产量增幅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棉花的供求矛盾,供需缺口相应缩小,使棉价上行空间有限。
3、成本原理是支撑国内后市棉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今年我省棉花成本大幅增加,除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外,今年棉花生产人工费用也大幅上涨,预计全年人工费支出增加70-80元/亩,增幅达到8-10%,投入成本的增加不支持新棉价格下跌。
4、国内外棉花价格差对国内新棉价格走势有重大影响。在新年度国内外棉价均走低,而且9、10月国际棉价均低于国内棉价,但幅度呈减小趋势,国际棉价折合人民币进口成本价比国内市场低944-219元/吨。若国内棉价继续下跌就将出现国内棉价反低于国际棉价的局面,必将影响棉花进口。
综上所述,目前棉价已处于合理价位底线,若新棉价格后市继续下跌,棉农就将冒增产减收的风险,这对下年度的棉花生产和市场供需都将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