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使我国棉花产区重心加速西移
在国外棉花大量涌入、东部省区工、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情形下,我国棉花生产历经十多年的“三足鼎立”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国内外棉花市场全面接轨不可避免,棉花产区重心继续西移的态势将无法逆转。
记者近日深入黄河流域棉区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对种植棉花失去了兴趣,或者压棉扩粮,或者由棉改树,棉花变成了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弃儿”,继长江流域棉田急剧萎缩之后,黄河流域的棉花生产正在走向没落。安徽省最大的棉花主产区宿州市,三年前植棉面积超过100万亩,而今年只剩下30万亩左右。植棉20多年的宿州市泗县棉农杨建设今年只种了不到三亩棉花,其余五亩地全部种上了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而在三年前,棉花和其他作物面积的比例与现在正相反,他所在的漂陈村这两年至少有1/3的农民放弃棉花改种其他作物。
杨建设告诉记者,种棉花耗工费时,这两年棉价起伏频繁,效益又上不去,没多大意思,越来越不愿种。他说:“现在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劳动力不够,棉花就越种越少。”杨建设一家五口人,目前就有两个外出务工。山东省供销社监事会主任马东向介绍说,虽然国内棉花产需缺口很大,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具备明显价格优势的外棉大举进入我国,国产棉花价格过高会危及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因此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
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棉区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左右,多数农户植棉面积不超过两亩,这样的种植规模与美国农场主动辄数千亩的种植规模相比,仅在成本上就优劣已定。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在山东、河北等地租地进行棉花规模种植、繁殖良种,去年每亩成本已接近千元。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会长卢怀玉说:“规模种植成本尚且如此之大,一家几亩地的就更不用说了。”
而更重要的是这种不上规模的生产方式产出的棉花,在品质上也难以满足纺织企业的要求。受访的纺织企业都表示,在国际竞争日趋残酷的背景下,除了价格高以外,质量差也是他们不愿使用国产棉的主要原因。山东惠民华润纺织公司总经理杨增平说:“纺织企业要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原料的质量至关重要,而现在除了新疆以外,国内其他两大棉区基本上已生产不出高等级棉花了。”
与美国棉花相比,除了异性纤维多以外,国产棉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品种混杂导致的棉花纤维一致性差,追根溯源都是因为棉花品种太多、太乱。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过去五年中,连续对国内棉区的棉种进行调查,发现在同一年份,同一棉区甚至一个县里种植的棉花品种竟然高达40多个,有的农户虽然只有几亩棉田,却种了好几个品种。山东中棉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长胜研究员甚至说:“山东省有多少个棉花种子的品种,在一个县甚至一个村都能找得到。”
而“三丝”(异性纤维)严重超标,更是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山东惠民华润纺织公司是一家有近千名职工的纺织企业,为解决这一问题,进口了几台挑拣“三丝”机器,还专门派出200多工人常年负责挑拣“三丝”。即便如此,还不能彻底解决“三丝”危害。一位工人说:“一些被轧花机碾碎的细小化纤丝肉眼根本没办法发现,而机器的感光设施只能发现与棉花颜色不一致的异色纤维,对白色和透明的异性纤维不起作用,这给下一道工序造成麻烦,织成布后还要专人修拣,影响了交货的时间和质量。”总经理杨增平抱怨说:“企业为挑出‘三丝’所花费的成本比得上同等重量的黄金。”
受访的不少纺织企业称眼下的“三丝”问题为“灾难”,他们表示,在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日趋残酷的背景下,除了价格高以外,“三丝”等质量问题也是他们不愿使用国产棉的主要原因,这直接导致今年国产棉花大量积压。
就在两大传统棉区的农民逐步削减棉花面积的时候,数千公里之外的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数百万棉农的选择正好相反。在过去的几年中,西北内陆棉区棉花面积连年增长,仅新疆今年就达到1864万亩,产量预计超过210万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近两年国外棉花大量涌入,纺织行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棉花种植区域重心西移的态势日趋明显,我国棉花生产版图极有可能面临第三次调整。
在过去30年中,我国棉花生产区域已发生过两次重大调整。据山东省供销社监事会主任马东向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棉花的主要种植区域在长江中下游,此后开始由南向北转移,黄河流域迅速成长为重要的棉花产区,这是第一次重大调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新疆棉区迅速崛起,使我国棉花生产形成了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与新疆“三分天下”的大格局。
由于新疆运用了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棉花单产大幅度提高,近年来涌现出大批亩产皮棉超过200公斤的高产典型。去年新疆产出棉花195万吨,平均亩产比全国平均数高出一倍,同时由于新疆棉花大面积连片种植,棉花品质普遍得到纺织企业认可,许多国内纺织企业都把新疆棉作为“细粮”使用,再配以其他省区出产的棉花制成各种纺织品。
记者接触到的业内人士都认为,在我国三大棉区中,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规模化发展前景良好,可有效降低成本,应该有希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其他棉区则不具备这一竞争实力,最终可能不得不退出。
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关锐捷认为,目前新疆棉花面积仍存在不小的增长空间,随着伊犁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水利设施的竣工,以及棉花节水灌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新疆棉花有望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
包括关锐捷在内的一些专家都指出,我国棉花种植区域加速西移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要改变国产棉花整体竞争力下降的局面,就必须主动顺应这一趋势,在加快棉花质量监督体系改革的同时,采取扶优扶强的政策,发挥新疆为主的西部干旱区棉花产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