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坚持献血14年
刘源是一名公务员,军人世家。1977年,他刚刚入伍,响应号召第一次参加了献血。“那时年轻,纯粹是一腔热血。”刘源回忆说,那时候的人,都认为抽血伤身体,当时我抽了200毫升血,部队还让在家休息。
刘源看看妻子郭珍玲说,1998年开始在武汉市有献血记录,献血证被妻子发现时,她气得直掉眼泪,生怕刘源身体补不回来了。
刘源对妻子说,适量献血对身体无害,郭珍玲将信将疑,直到发现丈夫身体真的无碍,才放心。后来,她开始陪刘源去献血。1999年6月1日儿童节,郭珍玲第一次无偿献血。以后的每一年,夫妻俩都会一起去献血。
父母的行动感染了儿子。从入伍那年起,刘源的儿子刘明明报名,参加无偿献血。武汉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说,这样的热血家庭,在武汉还是第一家。
妻子成全省献血“女状元”
从2000年起,夫妻俩得知,国家正提倡献成分血,机采高浓度、高纯度的血小板,能挽救一些大出血、血液病等危重患者。
“这样能救更多人,我们带头吧。”于是,一家三口到血液中心献成分血,每月一次。理应每次献一个剂量,父子俩每次都献2个剂量。如今,一家人仅成分献血就有200多次,妻子郭珍玲成了全省献血“女状元”,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15遍。记者看到,郭珍玲手臂上血管处,因常年献血已凹了一小肉坑。
“参加无偿献血,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郭珍玲说,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她平时做饭从不大油大荤,坚持营养搭配,而全家每天早起早睡。今年57岁的她,仍是武汉冬泳队的队员。
义务宣传带动更多人献血
“6月14是‘世界献血者日’,我要带着冬泳队的队友们,一起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无偿献血。”昨日的聚会上,郭珍玲和丈夫约定。郭珍玲说,有时,身边亲友劝她:“再别献了,身体重要啊!”郭珍玲说,每当这时,她都哭笑不得,然后反复强调献血不会损害身体。”
刘源夫妇经常现身说法,向身边朋友义务宣传献血知识。郭珍玲所在的冬泳队里,多年来不少人已在她的带动下,成了“献血常客”。郭珍玲说,还会带动身边更多人,加入这个爱心队伍。
知识链接:
人体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每种成份都有其特殊功能。临床输血病人,由于疾病种类不同,输血目的也不完全相同,据统计,80%以上的病人只需输注一种或两种血液成份。
目前,我国成分献血主要采集的是血小板。临床医疗中,血液病、肿瘤的治疗;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手术的实施;各种急性大失血、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抢救等等,都离不开机采血小板的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