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应该利用科技和创新以及提升管理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工人收入也能得到提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从事纺织服装行业30余年的全国政协委员杨敏德作出了这样的建议。
在太湖南岸的“中国童装名镇”织里镇,此刻正在大力推动童装行业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等各项举措,着力实现科技与纺织服装产业的深度融合,帮助行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使得童装行业在提供大量优质就业的同时,不断提升行业的竞争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织里童装要逐步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突围,要着力打造为全国品牌童装的先进制造中心、引领童装潮流的设计中心、国内童装的营销中心和全国童装产业示范基地。这是童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出路”区委常委、镇党委书记陈永华表示。
“机器换人”:
科技助力华丽转身
童装产业的前世与今生,都被贴上了一个鲜明的标签:四五层楼房,厂店结合,楼上加工,一楼展示。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整齐划一,遍布织里。“基础在一家一户,规模在千家万户”的块状经济特色,成就了织里童装产业。童装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资源短缺和人力资源成本上涨,各自为战的产业生态,让童装产业日渐失去竞争优势。“织里的童装企业如果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阶段,将无法适应产业发展形势。”织里商会会长杨建平表示。
用机器代替人力,最大限度降低用工需求。在田果果制衣有限公司,车间里多出了一些“新家伙”,这是公司引进的自动化裁床机器,让企业走上了自动化生产第一步。“这套设备一天就可裁剪服装2万余件,相当于原先十几个工人的工作量。”企业负责人介绍,机器裁剪出的产品十分精准,完全不需要返工校对处理。
为了帮助企业进行自动化改造,织里镇组织了童装企业到上海观摩服装剪裁生产线,并与上海“和鹰机电”达成战略合作,全面加快童装企业技改步伐,推广自动化装备,形成自动裁缝公共服务平台。“童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大部分支出在于人力成本。依靠大量员工进行生产的传统模式,很难提升童装产业的竞争力。”织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高精技术引入传统产业,推动童装产业升级转型,这是一种趋势。
加工外发:
“微笑曲线”两端扬起
面对市场压力和成本上涨,一部分加工企业开始向安庆、广德等地区转移。在生产旺季,很多企业便将订单发往异地生产,这也促使“织里童装+织里制造”的模式向“织里品牌+全国加工”转变。
正值童装生产开工季,走进布衣草人服饰有限公司,宽敞的生产车间少了往日的繁杂:有的车间整齐划一地摆放着缝纫机,盖着机套。有的车间中间只摆了两排电脑隔间,10来个年轻人安静地坐在电脑面前,在网上搞销售;有的车间全部腾空了,墙壁画上了时尚的图案、装好了斑斓的彩灯,变成了服装展示陈列室、摄影室。
这家从5台缝纫机起家的童装厂,高峰时期有300多名员工,七成生产工人、三成销售人员和设计师,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今,企业用工结构已经调整为“三七开”了。“现在搞生产的只剩70多名熟练工,七成员工是设计师和网络销售员。”董事长马伟忠介绍说,他们逐步将童装生产外包,专注于设计研发和网络销售,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也让日益凸显的资金链、用工荒等问题迎刃而解,毛利率达25%,利润率也极大超过传统制造业。
从“七三开”向“三七开”转型在织里童装企业中渐成共识。“我这栋楼以前是典型的‘三合一’,去年把生产搬到外面,留出来的空间改成了设计师工作室和展示厅,让设计师在更有艺术感的空间里工作。”阿龙衣族董事长陈水龙说,随着童装生产细化分工,他们企业开始专门做童装设计,“一年可以推出1000多个款式,年销售量可达250万件,基本都是其他企业加工生产的。”
无论是布衣草人,还是阿龙衣族,都可以直接享受到企业转型带来的好处:比原先快一拍。织里童装产业办主任施松江介绍,原先企业自己加工生产只能提前一季,现在提前两季就可开订货会,根据订单委托生产,可以抢先不少时间。
园区建设:
抓大放小提升竞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在《关于加快织里童装产业减量提质转型升级的情况汇报》上批示:“方向对头,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是到了应该痛下决心推动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时候了。”
为此,吴兴区开展以“三进三提”为重点(进园区、进街区、进社区,提质量、提效益、提品位)的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提出要“依法准入淘汰一批,强化管理取缔一批,严格规划控制一批,优化业态整合一批,合作办园转移一批,机器换人优化一批,以人口的转型促进产业转型、管理转型、体制转型和城市转型。到2017年底,童装类生产经营户总量控制在6000家左右;从事童装生产新居民控制在20万人以内;加工外发5000家,整体转移4000家,电商企业6000家以上。
如何从根本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织里寻找出了一条童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子——优胜劣汰、抓大放小。“要建立产业分工协作机制,本地企业以设计研发和经营销售为主,外地企业侧重生产、加工等配套。”织里童装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潘新林说,织里正积极与望江、广德、宣城等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对接,与鸦滩、高士、赛口、泗阳等地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着力推动童装产业逐步转移。
在织里产业的支撑下,安徽广德、宣城、宁国等几个县汇聚了不少这样的小型加工厂,专门为织里童装做配套,安庆等地在建童装产业加工园6个,规划面积1200多亩,已建成987亩。“通过异地办园,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企业、培育大品牌。”织里有关负责人说。为了集约用好这些指标,织里按照“生产园区化”的要求,规划了1892亩的童装产业园区,着力打造集童装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展览展示、信息服务、人才培育、企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园区,着力培育一批重点童装企业。如今,总投资10.1亿元的童装产业园区一期全部结顶,这个占地267亩、建筑面积30.9万平方米的园区,共可容纳126家50-60台设备的中小企业,9000余名员工。
电子商务:
打破困局化茧成蝶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态势下,特别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要想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绝非易事,仅靠钱财投资断然不行,如何与时俱进才是硬道理。”湖州布衣草人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伟忠说,织里童装必须与互联网联系起来,无论是借助淘宝,还是阿里巴巴或者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这都是今后童装产业发展的方向。
网络销售渠道整合了产供销链条,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产品库存,提高了销售量,让企业从单纯的制造商向销售商转变,潜移默化地改变童装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诸多环节。为了扩大这种优势,让织里童装在线上也形成规模优势,织里镇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了“中国童装产业示范基地”,织里成为了全国首家入驻阿里巴巴的地方产业集群。“线上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入驻电子商务平台,线下建立地方产业集群电子商务项目中心,两个平台共同为织里童装产业提供支持,促进地方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平台的建立,织里镇童装类网店已超3200家,仅在阿里巴巴中文网站织里童装产业带上入驻企业就达2080家,全年产业带交易总额突破65亿元,涌现了20余家网络零售额超1000万的企业。入选全国首批19个淘宝镇,3个村入选淘宝村,电商化已成为服务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此同时,尝到“触网”甜头的织里童装,开始运用越来越多的渠道进行营销。在吴兴区举办的首届浙江(湖州)微博营销大会上,运用新兴的“自媒体”----微博,进行产品的宣传推介,已成为交流的主题,这也让织里童装品牌实现“二次提升”。“在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要充当‘红娘’的角色,为企业构建起‘腾飞’的平台。”区有关负责人说,吴兴区开始搭建信息交流、产业联盟建设、孵化中心等多个平台,通过构建集第三方服务、童装生产销售企业、专业人才培训、物流仓储等多位一体的服务童装电子商务发展的平台,形成织里童装电子商务整体。
品牌创意:
小童装演绎凤凰涅槃
随着童装品牌消费时代的到来,单纯的生产企业更多地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在面临国际国内品牌分享童装“蛋糕”的双重挤压下,如何实现“突围”?织里童装选择的是向两端要效益----打造品牌。
设计力量的缺失导致了织里童装核心竞争力的不强,“量、快”取胜的市场已开始转变。“提升设计力量,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区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吴兴区一直鼓励重点童装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高自主设计能力,推动企业尽快实现从“模仿型”向“研发型”的转变。以“今童王”、“布衣草人”等为代表的织里童装龙头企业,每年在设计上的投入都在500万元以上,推出新款上千个,成为织里童装产业创意设计的领军企业。而小企业则由对市场高度敏感的老板“领衔”带两三个师傅搞点小创意,或者由独立的童装设计工作室提供童装设计方案。
“织里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全国童装设计大赛,每次活动都能征集许多优秀作品,为童装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区有关负责人说,在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催动下,吴兴区正逐步弥补设计这块短板。为此,织里镇与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学院签下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家级童装设计中心,推动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使童装从“织里制造”向“织里创造”转变。
作为织里童装龙头企业的“今童王”,2011年投资近千万元和上海一家动画设计公司拍摄《今童王世界》,打造“童装+动漫”模式,强化品牌文化属性。
“借助影视动画做深品牌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今童王”总经理朱新根说,织里童装必须跳出传统业态,形成品牌文化。开展文化营销,这也正成为织里童装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一种途径。
为此,织里童装商会也开始试水数字电影,4月11日以织里童装产业为背景的本土儿童喜剧电影《我亲爱的小淘气》即将首映,用文化传播树立“织里童装”这个大品牌开始了又一次新的尝试。织里的童装区域品牌效应已经日益明显,有市级以上各类品牌5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8个。“希望影视传播对织里童装品牌形成文化辅助,会使得企业的品牌推广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