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摘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晋江陈埭,这块只有38.4平方公里的土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中国鞋都和福建第一强镇。去年,陈埭镇工业总产值为572亿元,财政收入24.5亿元,拥有3000家企业,经济规模和常住人口总量超过全省八成左右的县。
“构筑全新的服务平台,为民企‘二次创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对于这个明星乡镇的未来,陈埭镇党委书记潘子良透露,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题,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全力推进民企“二次创业”,推动产业提升、城镇提质、管理提效、改革提速、精神提振,全力将陈埭建设成为综合实力更强、民生质量更高、发展环境更好的现代滨海宜商宜居小城。
一个“穷得叮当响”的乡镇,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成全省首个亿元镇;从昔日遍布乡野的小作坊,历经大浪淘沙,催生出二十几家上市公司。今后,将如何续写着县域经济发展的传奇?
值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之际,记者走进晋江陈埭,对话当地党政一把手,采访知名企业老总,寻找“乡镇企业一枝花”到“中国鞋都”蜕变背后的细节。
“洗脚上岸” 个体私营经济先行者
改革开放前,陈埭农民守着人均五分耕地过着小农日子,全镇年工农业总产值仅1333万元,人均年纯收入仅52元。
谈说起陈埭鞋产业,绕不过“制鞋第一人”———林土秋。1979年,凭着对市场的敏感和一股晋江人的拼劲,林土秋,这位习惯卷起裤管打赤脚的种田汉开始“洗脚上岸”,艰难创业。创业第一年,林土秋就收回了成本。一年后,林土秋自聘2名鞋匠、招收30多名工人独资在自家办起制鞋厂。
看到林土秋做出来的鞋销路很好,周边村民纷纷腾出自家闲置房,拉上左邻右舍合作,于是,“叮叮咚咚”的制鞋声开始传遍陈埭的每个村。企业赚了钱,股东们没有马上按股份分红,而是将赚到的钱投入企业,增置设备、扩大生产,进行滚动式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晋江已有社队企业1141家。1984年,陈埭镇成为我省首个亿元镇,并被授予“乡镇企业一枝花”称号。晋江农民在民营经济发力之时,泉州大地上次第掀起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
“我们是从做运动鞋开始的,所以要学会跑步前进。”当地一企业家这样调侃。陈埭毫无疑问是一个运动鞋名企的“孵化机”。安踏、361°、喜得龙、爱乐、德尔惠、恒强、乔丹、金莱克等家喻户晓的鞋业品牌就诞生于这个地少人多的小镇上。如今的陈埭,已有22家大型公司企业上市,另外还有23家具备上市公司条件。
转型升级 吃下“垃圾”实现低碳循环
1978年,陈埭镇申请了20张集体企业的牌照,首开“联户集资”先河。短短几年,陈埭制鞋异军突起,而且与制鞋有关的行业也被带动起来,如鞋材、包装、交通运输等。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最早由林土秋点燃的制鞋之火已在陈埭呈燎原之势,与磁灶的陶瓷、晋南的服装一道,成为晋江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走进陈埭镇,就会发现这里是当之无愧的制鞋基地。大厂挨着小厂,38.4平方公里的面积,就容纳了3000多家鞋企和配套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一年生产6.5亿双鞋!
“如何借助现代科技,实现转型升级,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目前鞋都数以千计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80后”的丁志猛,是陈埭镇22家上市公司之一三斯达(福建)塑胶有限公司的“创二代”,谈起父辈创业经历,他这样概括。
如何接过父辈的家族企业,续写民营经济的传奇,他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引进先进生产流水线,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蜕变为技术型企业,“才能在有限土地资源里,淘出更多的真金白银”。
此外,对废弃材料的循环利用,也是他们公司一大亮点,“每年至少可以消化十万吨的鞋材边角料,节约成本七八千万元,这也是低碳经济的一种全新模式。”
独辟蹊径 全员参股留住外来人才
晋江市经济实力长期以来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而陈埭镇是该市第一大镇,其财税收入24亿元,约占全市的六分之一。在陈埭3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了近40万人口,其中外来人口32万,他们在当地3000多家私营企业务工。
这么多的企业,每年需要的劳动力十分庞大。如何留住这些人才,是鞋都企业发展的共同问题。“给全体员工无偿赠送股份”——奥金针织服装有限公司的创新做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用工模式。
“股改三年多来,公司产能、利润不降反升,根本不存在缺工之困。”该公司董事长丁明权称,2011年8月,公司举行股改后第一次分红仪式,首次向全体员工派发了30万元的红利;之后每年均有分红。
作为一名刚进公司的应届毕业生,曾就读于华侨大学的河南驻马店小伙子朱增全说:“虽然钱不多,但这给了我们强烈的归属感,让我们感觉到自己也是公司的主人翁,我们不只是为老板打工,也是和老板一起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财富。”
■部门声音
六方面权力下放
实现“强镇扩权”
“除规划审批和土地招拍挂权限外,其他县级审批权限只要我们能承接的全部下放。”陈埭镇镇长苏延辉说,“我们的目标是一级政府,一级财政,3年过渡”。作为全国2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之一,今年8月份,晋江市陈埭镇开始实施“强镇扩权”改革。
据悉,未来两三年内,陈埭镇将重点围绕创新行政体制、完善财税体制、扩大事权范围、推进配套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除规划审批和土地招拍挂权限外,包括城市建设、管理和其他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等权限,能下放的原则上都将下放。
此次改革是陈埭镇继2002、2011年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和小城镇机构改革以来的第三次改革。在前两次改革的基础上,此次改革充分考虑陈埭的经济体量、人口数量、区位优势等因素,对陈埭的政府功能、行政资源、政策资源进行细分梳理,借鉴江浙、广东等发达地区经济发达镇改革的经验,从市级简政放权、镇级强镇扩权两个维度,对陈埭镇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变革。
“陈埭的经济实力超过福建80%以上的县,但我们还是乡镇一级的管理权限,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和谐。”苏延辉介绍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市有关部门要做的工作不少都压在乡镇,比如,锅炉检查,本来是技术监督部门的事,也要我们去查,可乡镇干部既不懂专业技术又没有执法权;对车间、仓库、宿舍‘三合一’工厂的检查,原本是消防部门的职责,却让我们去查封违规厂房,连贴的封条都没有法律效力。”
根据晋江市委、市政府新出台的《陈埭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执法、规划、环保、国土、住建5部门将率先在陈埭镇设立分局,其日常管理以镇为主,业务和人事管理以市为主,以期扩大陈埭镇综合执法等社会管理能力。此外,在去年首批下放安监、环保、发改、计生、文体和国土6个部门16项审批权限的基础上,市里将继续赋予陈埭镇包括城市建设、管理和其他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在内的各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与此同时,陈埭镇党委书记、镇长由晋江市领导班子成员兼任或按副县级配备,镇党委副书记和各派驻分局局长按副科级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