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根据今年1月份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7月份发布的《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均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我国推进纺织产业有序转移的区域布局是:东部地区加速产业升级步伐;中部地区完善现代纺织产业制造体系;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东北地区加快发展优势产业。
对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情况有过实地调研的业内专家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我国纺织产业转移的布局和发展思路清晰、合理,各地也正在按照国家的政策逐步落实,但是,当前纺织产业转移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纺织产业转移必须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必须找准发展定位,和创新升级相结合。
纺织产业转移存在四个问题
11月22日,中国服装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对纺织服装产业调整、振兴的发展思路及产业转移的布局是清晰、合理的,但根据自己的实地调研和一些企业反馈给他的情况来看,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落实得并不是太好。尤其是在一些西部地区,当地政府一开始对项目的引进态度很好,而一旦项目落地,许诺的相关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实,加上一些地方的发展观念和意识落后,使纺织产业相关政策的落实打了折扣。因此,在落实纺织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意识,并积极兑现对投资企业的承诺。
而在日前召开的“2012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向本报记者表示,当前纺织产业转移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以土地、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模式难以为继,如部分地区劳动力的陷阱、土地过度规划、发展理念亟待调整;二是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对产业转移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产业链布局的困境、土地和环保指标限制;三是国家政策引导方面,在工业化完成之前可能出现工业提前衰退和退出的迹象(宣传导向、税收政策、人才培养?雪、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的陷阱;四是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东盟、南亚等国家形成竞争发展的关系。
河北省一家羊绒服饰公司负责市场拓展的王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因为在河北省当地没有好的市场,该公司把销售、生产、运营部门都迁到了浙江桐乡市,只把原料供应方面的业务留在了当地。“相比较而言,毕竟位于东部地区的浙江桐乡有成熟的市场和深加工能力。”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杨峻看来,纺织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征正在呈现三个好的趋势:一是产业转移以棉纺织、服装为主,新增投资增加;中西部盈利能力明显提高,解决就业问题的社会效益显著。二是以内需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转移趋势明显。三是东部产业创新和升级提速。
在产业政策指引下积累成功经验
根据今年7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对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提出的具体思路分别是:
东部地区,积极发展现代纺织业,以提升档次和打造品牌为重点,建设国际纺织及服装设计制造中心,形成一批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和总部基地。
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棉纺、针织、麻纺、粘胶纤维等产品,适度发展化纤工业和产业用纺织品,积极培育服装、家纺品牌,完善现代纺织制造业体系。
西部地区,利用棉、毛、麻、蚕丝等天然资源,积极承接纺织产业转移,逐步配套化纤工业。建设新疆、陕西、四川棉纺织,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毛绒纺织,四川、重庆、广西、陕西、云南丝绸纺织产业基地。
东北地区,发挥化纤等原料优势,适度发展下游产业用纺织品。
在此之前,对纺织产业转移,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颇多: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东部沿海纺织工业发达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行业和产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严防低水平产能的转移和扩张。2010年7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今年1月份,工信部发布《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均对纺织产业转移做出了具体部署。纺织产业转移的思路和布局逐渐清晰并更加合理。
杨峻表示,中国内需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给纺织产业提供的市场和增长空间是毫无疑问的。在纺织产业转移过程中,发展产业链完整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逐步培育区域市场和品牌,建立高素质劳动力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是产业发展的最终选择。
结合自己的调研情况,杨峻表示,在纺织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并借鉴一些创新升级的成功经验。他举例说,首先是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升级。如无锡一棉、山东红领等东部企业创新升级,通过管理创新,使技术溢出效应明显;新疆地区在新投资中的设备跨越升级。其次是发挥集聚优势,建设符合生态城市发展的新型产业园区,如江西奉新、湖南芦淞等地的纺织业发展模式。再次是在产业转移中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如华茂集团、如意集团、华孚集团等纺织企业打造产业链的集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