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7月13日和8月23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相继发布两份“时尚之毒”报告,由此纺织服装行业的环保问题引来众议。应该如何看待报告?企业社会责任能解决产业难题吗?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博士。
品牌越大责任越大
纺织服装行业有一个较长的产业链条,从原材料的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到缝制、后整理等环节,都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往往是污染“大户”。而出了问题,社会舆论则会将责任归咎于品牌企业,特别是大的品牌企业。
“环保是流通市场上的整个产业链都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在逻辑上成立,但最终的着力点还是品牌企业,品牌企业应该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各个环节的‘绿化’行为,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绿化’。”钟宏武认为品牌企业是产业“绿化”的源动力。
他表示,行业的领先企业,则更有能力、更有义务带领整个行业的“绿化”行为。所谓品牌越大、能力越大、目标越大、责任越大。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有抓大放小的心理。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大品牌在享受荣耀的同时肯定会首先承受一些压力,一些新的责任议题,矛头必然首先指向大企业,标杆企业有义务引领行业的正向演进。
当一些大牌服装企业的问题被公示出来后,他们应该怎样做呢?钟宏武认为:“一旦企业的问题被揭露出来,他们应该做好研究解释工作,如果自己的产品本身没有问题,要给社会大众一个合理答复,引导消费者由产品安全向心理安全转变,而不是简单地表明自己的产品生产过程符合国家标准;如果自己的产品存在一定问题,企业则应该组织相应的队伍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改善。而且企业还应该超越行业的实际标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有责任感的品牌企业应该引导社会更好地发展。”
内外因并举
“横比来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起步较早的,整体意识较高,属于中上水平。”钟宏武表示,“相比其他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国际化早、外向度高,很早就为国际品牌代加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当国内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重心仍在捐赠上时,纺织服装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重点已经放在劳工权益、生产环境等实质性议题上。”
从行业社会责任工作来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倡导并发起,面向全国企业推行了一套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它是基于相关中国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惯例上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它有2008年和2005年两个版本,2008年较2005年新增加了环境保护这一条。钟宏武说:“这算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为行业提供的社会责任指南,这在全国各行业中算是比较先进的。”
虽然行业协会对整个行业社会责任工作有引导作用,但是要在全行业起到强有力的作用还是有一定难度。如何把社会责任中的环境保护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于喊口号?
钟宏武告诉记者:“内因外因都得想办法。”
从内因来看,企业首先应该拓宽和加深对于社会责任理念的认识,而不是简单地应付媒体、停留于表面;其次,企业应该看到社会责任的价值,其实企业如果把社会责任履行到位,对于企业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有着很大的作用。
而外因主要包括国家的监管力度以及消费者的认识,企业应被施加更大的压力。钟宏武表示,NGO(英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其实在监管上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这在西方是一个主流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某一领域的专业组织会对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样的专业组织会通过群体运动慢慢地影响立法。这种事情在中国也在逐步出现。
但是,我们要看到,国外NGO能发挥作用,主要因为他们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在一些先进西方国家,消费者的责任意识很强,NGO的抗议活动和相关报告会影响企业的美誉度,消费者会做出选择,对表现不佳的企业“用脚投票”,给企业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而我国责任消费的环境并不成熟,很多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但并不关心生产企业的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NGO抗议行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