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以上促销手段,也不乏成功的经典案例。同时,我们也看到有更多的产品陷入了促销依赖症的恶性循环:促销时还勉强卖得动,可促销活动一结束,销量又停滞不前了,又得实施下一轮的促销。上次送的是“芝麻”、下次就得送“西瓜”,馈赠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否则就不能撼动消费者……这样一次接着一次,效果一次比一次差,最终连促销也没得做了,产品做死了。
非正常死亡的4种不当促销
促销方式不对,难免会失败,甚至陷入困境,归纳起来大体上有4种非正常死亡原因:
1.促销没有市场基础。消费者不会因为低价就对一个未知产品形成购买,有的广告没投几期,甚至一上市,在毫无市场认知基础的情况下进行促销,当然反应一般,以后若不继续促销就更没人买了。
2.促销频率过密。上次促销刚结束,消费者手上的产品还没用完,又搞促销,这形成了广告资源的浪费。高频次的促销,让消费者失去了紧迫性购买的心结。
3.促销吸引力不大。企业往往担心送的幅度大了,怕下次活动没法做,更重要的是利润空间越来越窄,最后权衡后设计个促销方案来。没想到对消费者利诱性不大,成了鸡肋,买不买对其来说意义不大,如买10赠1,当然卖不动。
4.促销赠品不对路。例如,有的重大疾病需长期用药,促销时送药当然接受。而有的疾病只需1-2套(疗程)就可搞定的,却有人设计出了买3赠1,对消费者而言“3”又多了,“1”更用不上。更有甚者送些消费者根本用不上的物品,当然也不可能买了。
堵住死亡漏洞的4大要塞
1.及时性:要让消费者清楚在促销活动期间购买的必要性,如今天6元、明天7元,仅此2天,活动一经结束决不延期,恢复原价28元。
2.赠品的关联性:以产品为基础考虑送什么赠品,如减肥产品送减肥秤,女性产品送化妆品等。
3.诱惑性:企业要考虑赠送多大的幅度能吸引目标消费者,且自身能够承受得起。可采取层层逼近、层层利诱的原理,即多买多送,如买1疗程送2盒,2疗程送5盒,3疗程送10盒,在消费者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在诱导其买3个疗程。
4.阶段性:即每次促销相隔多长时间,这次做了下次怎样做,应具有延续性。如有个用量为1个月的妇科产品,第一次促销是在市场启动了近2个月后,以后每隔1个月举行一次活动,效果还可以。
此外,还需把握:促销信息的发布要让目标消费者知晓;开发促销活动的公益性,以免造成让利幅度越大价格水分也越大的印象;避免同类竞品促销扎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