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如何遏制“问题童装”,不能光靠事后抽检,行家呼吁提高生产企业准入门槛。
广东省质监局发布了近期对童装的抽检结果,合格率仅有48.3%。广州市质监局公布的童装抽检合格率,同样仅45.5%。翻查最近4年来广东、广州的质监和工商部门每逢六一节前夕公布的童装抽检结果,更加令人咋舌:童装的质量4年来一直徘徊在低合格率的水平,最差时仅三成多合格,最好时也有近四成不合格。
年年这么多个部门进行抽检,为何童装的质量还是这么差?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广东有童装生产企业3000多家,而监管部门每次能抽检的童装最多不超过100批次。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童装没有准入门槛,再多几个部门再增加抽检频度,最多也只能多查出几百批次的问题童装。只专注于抽检而不从源头上设卡,相当于抱希望于企业自己良心发现,因为任何一种合格的产品,都只能是靠生产出来,而不是靠抽检出来的。
不合格项目对儿童伤害大
劣质童装的不合格项目还都很“惊人”:如市质监局今年就抽检到1批次短袖衫,会在儿童穿着时逐渐释放出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还会对眼睛产生刺激,甚至可能诱发癌症。还有4批次童装中pH值不合格,容易令宝宝娇嫩的肌肤过敏或诱发感染。在此之前,童装还曾经被检出有毒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如果被皮肤吸收,会在人体内扩散,引起人体病变……
童装企业准入门槛极低
而造成童装致病的,绝大部分都因“原料带入”,小企业没有原材料检验部门,也没有成品出厂检验设备,或是企业为节省成本故意不送检。如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检测过程中一个颜色检测的费用就需要四五百元,而童装面料中常常含有多种颜色,如果每批产品都要经过检测的话,成本相当高。
对此市质监有关负责人表示:童装质量上不去,根本原因是童装并未列入生产许可证目录,想要办个童装生产企业门槛极低,造成没有游戏规则的众军混战局面。
对比被纳入生产许可证目录的豆制品、河粉等其他产品,企业要拿到“准产证”,首先必须投入二三十万元升级生产线、改善生产环境,还需配备入场原材料和出场成品检验室等,投入成本大增的同时,企业违法的成本也递增。
反观目前众多童装生产小企业,几台缝纫机、几个雇工就能撑起一个厂,“不好彩”被抽检出劣质童装,要么交一笔罚款了事,要么索性关闭企业,换个出租屋换个名称又可以故伎重演。
“惠东宣言”呼唤“准入证”
而在工商部门多次抽检中,不少劣质童装还是在知名超市、商场被抽检到的。对此工商部门会对商家开出罚单,是希望靠商家对进货严格把关设多一道关卡。但实际却是,目前几乎所有产品都是零收费入场销售,东西卖出去后商家才给生产企业付款,因此工商部门在商家下架不合格产品、对商家开出罚单,最终“买单”受损失的还是企业,根本无法让商家罚到“肉痛”。
对此问题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其实早已认识到,早在2006年“有毒”童装事件发生后,协会就发布《惠东宣言》酝酿实行“准入证”。但昨天质监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至今童装生产企业仍无准入门槛,产品是否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范畴,需要由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地方部门无权“话事”,只能依法对不合格童装的生产企业严格“后处理”,并进一步加大对不合格童装的质量跟踪监督抽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