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东盟出口到中国的鞋类产品全部实现零关税,中国制鞋业面临更多来自东盟国家的竞争压力。
东盟成员国中的越南、印尼、泰国等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鞋类生产国,近年来其对中国的出口金额一直分别稳居中国进口国的第二、三、四名。随着自贸区开建以来关税的逐年降低,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在金融危机下逆势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从东盟进口鞋类1727万双,金额2.5亿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70%、72%,而同期中国出口到东盟的鞋类4.7亿双,金额6.7亿双,比2007年同比分别增长31%、54%,进口增幅远大于出口增幅。
品牌企业优势明显 不惧竞争压力
越南、印尼、泰国等国是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的加工基地,尤其是运动鞋、高档皮鞋,以耐克(Nike)为例,2009年在该三国共有代工企业138家,同期中国内陆约有136家。零关税将使东盟生产的品牌鞋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进入广大的中国内地市场,国内中高档鞋面临考验。但是由于东盟鞋类以代工为主,国际品牌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考虑合理地域布局、产业配套、行销物流设施等因素,而中国综合优势明显,在中国境内加工的国际品牌未来仍然会持续占有较大的份额。同时由于关税是逐步降低的,零关税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相对温和。
2008年中国从东盟进口鞋类金额同比增长72%,同期中国鞋类整体进口金额同比增长70%,两者相差不大。短时期内,东盟鞋类对国内市场份额产生较大影响的可能性不大。
面对压力,富贵鸟集团表示国内市场容量相对稳定,东盟产品的进入对市场份额或多或少都有影响。但是面对压力,国内企业一定要加快转型步伐,提升自身竞争力。奥康集团相关人员表示零关税会使在东盟加工的国际品牌以更低价格进入中国,在价格上对国内的高端品牌造成一定冲击,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制鞋综合优势高于东盟国家,短期来看,冲击不会太大。广东胜利来皮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立蒙表示对整个市场仍然充满信心,他表示,在生产技术、开发、渠道等方面中国企业仍然有优势,市场的掌控权还是在中国手中,尤其现在很多品牌企业产品多以中高档为主,消费群体已经形成了很强的认知度,因此东盟国家的产品冲击不会太大。
产业大量转移不可能 中国仍是鞋业重心
从产业转移方面来看,通过贸易、投资等各方面的合作,未来区域间资源优势互补将成为一种趋势。更多中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受到出口市场壁垒影响的企业,会利用东盟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把生产线转移到东盟,利用东盟建立的自贸区优势(东盟与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5个国家建了自贸区)以及出口市场对部分东盟国家的普惠制,规避出口市场的反倾销税和高额关税。从此,中国大陆的产业转移不仅仅面向大陆,整个10+1的广阔区域都将是转移考虑的目的地,一部分产能过剩的产品也可能找到了更广阔的市场。
从一定意义上说,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加快了制鞋产业尤其是加工型鞋业及外资企业向国外转移。但是由于东盟国家制鞋产业链相对中国要薄弱,原材料多数依赖进口,产业工人数量相对较少,工人素质相对较低,短时期内出现大量转移的可能不大,未来数十年中国仍然是世界鞋业发展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