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发现,今年的秋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近日,气象专家警告说,今冬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低温天气,中国等亚洲地区恐怕也难以幸免。“千年极寒”若出现,影响的不仅仅是市民的生活,对于企业来说,也将面临一场考验。若能提早对寒冷天气有所准备,相应调整生产,气候变化也能带来巨大商机。
气象投入和产出比可达1∶98
“天气对企业生产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比如海鲜运输,一旦因天气原因导致运输时间延长,就可能造成海鲜死亡,价值降低。同样,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更需要通过天气来决定要生产什么类型的服装,以及生产的数量。”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在生产、采购、销售计划中考虑到气象因素,不仅能够避免损失,而且还可以在竞争中获取一定优势。有家品牌羽绒服生产厂家,曾因几年的“暖冬”而滞销,一度濒临破产边缘,结果那年冬天天气变得非常冷,为这家企业带来转机。
利用天气指导服装进货、预留库存,已经成为王女士的“赚钱秘诀”。王女士在石狮从事女装批发多年。每年进入秋季需要换季进货时,她都会查询一些气象数据并向在气象局工作的朋友咨询。两年前的9月初,当大多数批发商开始进秋装时,她以低价“吃”进大批连衣裙等夏季女装,结果9月下半旬天气依然酷热,她的店铺每日销售额都在万元以上。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条德尔菲气象定律:气象的投入和产出比为1∶98,即企业在气象信息上投资1元,便可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对于气象投资的回报,中国气象局也曾开展了一个全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项目,并得出一个相当令人吃惊的结论:我国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每年至少在经济社会中产生了3328亿元效益,投入产出比可达1∶69。
企业可提前评估气象调整生产
“目前所有的冬装订单已出货完毕,今年冬装出口较去年要好些。”从事服装出口多年的石狮一服装生产企业负责人林山说,2008年下半年产品出口锐减,但从今年5月起,以前的欧美客户纷纷跟公司联系,洽谈增加订单的相关事宜。“欧洲客商对气候关注度较高,提前增加今年秋冬装订单量,与他们对气候的密切关注有很大关系”。
今年6月,迟迟不热的天气曾给一部分服装生产企业带来了大量库存。但是,一些对气候把握较准的企业,由于多准备了一些气温跨度较大的服装,如马甲、披肩、无袖茄克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比起不关注气温所造成的损失,企业关注气温所付出的成本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福建羽晨服饰董事长丁儆著表示。两年前,该企业旗下的一个品牌在生产时没有考虑气温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在生产夏季服装时沿用了秋冬的灰色调,结果销量大减。“从那以后,企业在生产中不仅会考虑到未来半年左右可能的天气变化,在发货时还会考虑各个地区的天气差异。”
对泉州的服装生产企业而言,应当在换季生产前做好气象评估。业内人士表示,泉州市服装企业平时就应多关注和收集气象信息,在换季生产前多向气象专家咨询,可请气象专家对当年冬季寒冷程度或夏季炎热程度做评估,并根据评估报告结合自身收集的近几年天气变化数据,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
部分地区已开展气象定制服务
实际上,气象服务在国外早已成为重要产业。英国气象局的年商业气象服务总收入达1548亿英镑。在美国,大约有300家私营气象预报公司在为企业提供气象服务。在日本,仅东京一地就有气象专业公司上百家,业务遍布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如环境、防灾、能源、航空、海洋等等。
目前,我国部分省市的气象局也已开展天气定制的服务,江西一男装品牌专卖店就曾与当地气象部门签订一份提供气象服务的协议,协议中明确写到气象部门在签订协议的几个月里,每月分三个阶段向商家提供未来10天的天气趋势分析报告,并在出现突然气候变化时,提前1天至2天及时电话通知商家,避免商家因天气变化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