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织里童装日产近10万件,全年销量达3000多万件,交易额10多亿元。其中50%的童装通过织里商城童装市场向外批发销售。在生产方面,除了千家万户作基础外,有不少童装生产大户逐步迁址于进镇公路两旁500亩工业区中。
浙江省湖州市城区织里镇,地处太湖南岸、江浙两省交界的江南水乡平原,辖3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8万人,是湖州市实力最强的乡镇之一。1995年6月,织里镇被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委批准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织里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狠抓落实,得益于广大群众的辛勤劳动,其中织里童装行业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村村都有童装厂,户户成为加工场”成为织里经济一大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后,织里镇的一些农民在改革开放形势的鼓舞下,尝试着缝制枕套,走出家门,肩挑背杠,上苏北、闯关东,在京城和东北三省走街串巷地叫卖。
到八十年代初,全镇有家庭工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千多户。有些闯世界、见了世面的农户已经不满足于生产绣花制品,而转向服装的生产加工,主要生产香港衫和织锦缎棉袄。
八十代中、后期,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童装生产开始全面兴起,并迅速发展,由于织里的童装款式新、价格低,很快占领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并逐渐向东北、西北、西南等市场扩展,织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童装生产基地,童装产业由此逐渐成为全镇经济的支柱产业。九十年代初,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织里的童装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发展到相当规模,并朝着经营和产业多样化迈开大步。
俯看织里童装,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色:
一是群众性参与,形成群体效应。织里,毗邻江苏省苏州一带,受闻名全国的“苏绣”影响,民间能绣善织的人很多,加工生产服装,特别是工艺相对简单的童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基础在一家一户,规模在千家万户”,是目前童装生产业的显著特征。全镇已有24个以童装生产、棉布经营为主的专业村,总户数达到5338户,从业人员11952人,分别占这些村总户数、总劳动力的71%和75%。像郑港、织里、清水兜、朱湾等村的个体私营工业户已占全村总户数的90%以上,其创产值已占全村工农业产值的95%以上。
二是能人带动,产生示范效应。沈家漾村的邱氏三兄弟、小河村的谈新权、清水兜村的闵淦荣等人,改革开放后,率先绣制了枕套、童装等产品,通过走南闯北推销,尝到了甜头,而后,户带户,村带村逐步形成。
三是把握信息,紧贴市场需求。通过外出推销、在全国各地租赁的300多个柜台和织里商城经营,消费者的需求和童装流行的款式,及时得到反馈和采纳。广大生产者谙熟市场的需求是产品的生命这一真理,在产品的适用范围上逐步扩大,从原来产品适用穿着年龄在1-4岁,扩大到1-16岁各个年龄层次,春夏秋冬服装都有;在生产工艺上,电动高速工业缝纫机、电脑绣花机,替代了脚踏家用缝纫机、手工绣花;在童装用料上,紧跟服装主潮流,大胆选用棉、麻制品,改变了过去化纤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产品销售上,敢于闯进大市场、大商场,并树立自己品牌,部分产品还出口俄罗斯等国。
织里童装发展前景展望:
目前织里童装日产近10万件,全年销量达3000多万件,交易额10多亿元。
其中50%的童装通过织里商城童装市场向外批发销售。
在生产方面,除了千家万户作基础外,有不少童装生产大户逐步迁址于进镇公路两旁500亩工业区中。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的富多美针织服装公司以及佳锦、赛王等制衣公司进驻工业区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市场建设方面,投资了3000余万,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新建童装市场已即将竣工,其拥有营业房、摊位740间(只),商住楼125套。开业后,将成为全国一流的童装市场,为织里童装更多、更好地销往全国各地架设起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