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棉牛年伊始一举突破自08年11月下挫以来的整理区间,目前期价已重回12000一线。分析认为,国内期市各品种走红、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公布,并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等是主要上涨推动力量。
不过,全球棉花消费萎靡、国内纺织企业仍艰难经营和库存压力仍未有效释放等问题依旧存在,使得市场对棉花价格上涨持谨慎态度,对后市分歧也进一步加大。
政策扶持只是权宜之计
自金融危机引发为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在人民币快速升值,国内纺织企业出口环境持续恶化,旧棉大量库存、积压和新棉“量增价跌”多种压力下,棉价一度下跌至万元附近,市场压力凸显,棉农苦不堪言。2008年国家已连续两次上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率,2008年8月1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至13%;2008年11月1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上调至14%,但棉价和纺织业状况依然不尽如人意。
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并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这是在前两次基础上再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出口退税率,对相关纺织企业出口压力缓解会有一定作用,虽然此次只上调了一个百分点,可视为一次结构性微调。但对整个纺织业而言毕竟是利好消息,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纺织品出口下滑的紧张态势。此政策对纺织企业和棉花价格的走好有一定支撑作用,但毕竟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仍未走出经济危机阴影,出口退税率不可能无限制提高,最终棉花市场活跃和价格走稳、走高仍有赖于纺织企业的消耗和市场供需平衡,国家扶持政策只能是权宜之计,不能成为棉价稳定的“定海神针”。
棉市压力依存
从郑棉近期走势看,虽然国家在经济危机爆发和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后果断采取“救市措施”,如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降低银行贷款利率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多次国家政策性收储新棉和对棉农进行扶持。但棉价并没有出现持续上涨局面,仅表现为缓慢和曲折性上涨。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国内棉花消费量调减26万吨,期末库存上调10.46万吨,库存消费比上调2.24%。2008棉花年度,我国棉花消费量为998万吨,较上年度下降10.3%;总产量783万吨,同比减少0.8%;产需缺口215.51万吨,同比下降49.88%。另外,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统计,2009年全国意向植棉面积为7128.32万亩,较上年减少1559.41万亩,降幅17.95%。
综上所述,郑棉近日走红和突破前期整理区间重回12000元一线,一方面是受近期国内期市整体走好带动,小麦主产区持续干旱加重了市场对粮食安全的忧虑,棉价顺其自然跟随上涨;另一方面,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也给棉价上涨带来利好支撑。但在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纺织产品出口难度依然存在以及纺织业用棉量持续减少情况下,棉花后市仍然蕴含着无数危机和变数,对未来走势切不可盲目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