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九江地区的棉花亩产是多少?稍微有点农业常识的人都知道,大概是三四百斤吧,能种出个亩产五六百斤的,就称得上是种棉能手了。可今年湖口县武山镇五里村爆出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该村承担的千斤籽棉试验区通过国家级棉花专家组的认真测定,亩平均单产达1014.12斤,创下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两大棉区百亩棉花种植超千斤籽棉的记录。
田还是那片田,人还是那些人,翻番的产量记录是如何创造的?记者近日来到湖口县武山镇,探寻棉花千斤高产“炼”成的秘密。
选址是基础
近年来,国家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出了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即由国家首席科学家为指导,以试验站为纽带,以试验区为实施的产业技术体系。今年3月,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中国棉花研究所喻树迅博士为专家,在全国设立了20多个棉花综合试验站,江西省为鄱阳湖试验站。鄱阳湖试验站设立了6个点,根据往年种棉的情况和土地、气候等条件,6个点分别设在彭泽、都昌、永修、湖口、九江县和省棉科所。试验点由喻博士提供棉种和生产模式,当地棉农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喻博士对试验点提出的目标是:一级目标为1000斤,二级目标为800斤。
试验点大的区域划好了,但具体划到哪个乡、哪个村、哪片田呢?湖口县农业局一位姓郭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选好一个地方是试验成功的基础,什么是合适的试验点?得要有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两个方面的要求。自然条件是指土壤、气候等大的环境,生产条件则是当地有种棉的传统,棉农要有一定的积极性和种棉水平,能够按照生产模式操作。另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当地的农技力量要能跟得上,能有人到田间地头指导棉花生产。武山镇是湖口县棉花种植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乡镇之一,棉农种棉都有一定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武山镇农技推广站站长陈渺洋从事了30多年棉花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有全县最高的专业技术职称——高级农技师,还获得过全国农技推广奖,在棉农中有很高的威望。因此,武山镇就成了县农业局试验点的不二选择。
长江中下游是典型的丘陵地带,田地面积较小,很少成片,怎样才能找到百亩以上的成片棉田?这是陈渺洋接到任务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他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终于在五里村找到了由31户人家的田地连在一起的111.9亩土地,并同意全部作为试验田。
到位是关键
省内另外几个点气候条件相似,有些县区的土壤条件和棉农种植经验比武山的都要好,为什么只有武山镇取得了这么好的收成呢?陈渺洋回答说:“关键是要做到位。”好比是做一道菜,同样的油盐酱醋,同样的烹调方法,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味道可能就不一样,关键是每个步骤实施的细节是否到位。
首先是领导的重视要到位。试验站对试验点棉农无偿提供种子和肥料的援助,每亩地合计300余元。土地的问题解决后,陈渺洋立即就按照专家定的标准开始组织棉农平整土地,县农业局出资10多万元修了水渠,还经常派技术人员下到田里指导。乡里让陈渺洋将手头别的工作一概放下,一门心思搞棉花。
技术上的到位则指的是环环紧扣,步步到位。
试验区采取的是统一组织种植、统一生产模式、统一时间要求,集中棉农生产的模式,壮苗移栽、稳健生长、全程化调,中心要求就是促早发、不早衰。陈渺洋说,技术上的到位是最难的。种棉花本身就是费工夫的细活,100多亩田,31户人家,要让家家户户该施肥时施肥,该放水时放水,该打药时打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更难的是每块田的情况不一样,前面的步骤操作不一样,都导致后面的步骤要有所改变,也就是说陈渺洋要针对不同地里棉花的长势提供不同的技术指导,哪怕是一次施肥的多少、一次放水的早晚,都会影响棉花的长势。
陈渺洋说,自从成立试验点以来,他每天最少两次要到棉田里去看看,多的时候有4次。这次的试验科技含量很高,对棉花的控制很严。以前种棉花都是每亩地1200株左右,这次种了近1500株,每长一个阶段都要用生物激素进行化学调控,使得每个分枝处长度均匀,结桃数量相近,这就要对种棉每个阶段的施肥、放水、打药、化调的时间和数量的控制都得相当精确。陈渺洋对这些棉花就像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每到一个阶段,该干什么了他都提前准备,帮棉农们将肥料、药水送到田头,催促着棉农严格按要求实施。
应变是保障
农业是个室外产业,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再科学的种植模式也无力回天。今年的气候条件对于棉花来说,实在是个不太好的年成。
今年5月份棉花移栽,正需要水分,可遇上了干旱,为了及时挽救棉苗,陈渺洋只得自己掏钱把水抽到水塘里,再让棉农去浇灌棉田;7、8月份棉花开花的季节,正需要阳光,可又遇到连绵阴雨,还有两次台风的损害,对棉花根系影响很大;秋季棉花结桃时,又是持续干旱。在这样反常的天气情况下,如果还是按照既定模式操作,难免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这时县农业局组织了专家对试验点的棉田进行了会诊,及时调整方案。
专家会诊的结果要求,7、8月份多雨季有针对性地加强施肥、除虫,另外将每年7月底的打顶时间推迟到8月13日,延长了棉花枝杆的生长时间。
应变措施的到位给棉花丰收带来了保障。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在恶劣天气环境下的棉花终于挺了过来,棉株匀称、棉桃密实,长势越来越喜人。9月份,专家测产组开始了对试验点棉花的分阶段测产,喻树迅博士看到武山镇五里村试验田里的棉花,高兴地说:“没想到长江流域也能长出这么好的桃。”
记者在试验点见到了一位参加了试验点种植的棉农,他叫刘平生,试验点里有8亩多他的棉田。去年他家的棉田亩产只有500斤,今年每亩已经收了四五百斤回家了,他拉着记者看他家的棉田,自豪地说:“瞧这么多桃子,还可以拾好几回,我的棉花亩产超1100斤没有问题,绝对比试验点的平均产量要高。”
8亩棉田让刘平生家里今年仅棉花这一项的收入就有3万余元,他表示明年还要按这个模式种植棉花,并且要将这个模式在亲友间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