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新疆棉花企业积极寻求解决方法的同时,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宏观调整政策扶持。但形势的发展却出人意料,特别是在今年的复杂经济环境和不确定因素频发的情况下,新疆棉销售再次陷入“洼地”。
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受体制等因素制约,新疆许多企业对政策产生严重依赖性,导致棉花质量停滞不前、销售方式僵化保守。
汪前进说,首先要稳定新疆棉花生产,确保棉花安全。作为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新疆的棉花生产对国家棉花安全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为了增强新疆棉花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在稳定棉花价格和实施良种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要尽快研究制定棉农利益保护机制,制定最低保护价政策。
其次,从解决保护棉农利益和降低纺织生产成本的矛盾这一根本点出发,汪前进直言,希望国家今后在政策上不要搞“一刀切”,要更多地对新疆棉花发展好的地方或企业倾斜,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新疆棉花全面、均衡、健康地发展。
汪前进认为,在降低新疆棉花运输等成本负担的同时,要积极理顺新疆棉花产业链条中各环节的利益关系,真正让新疆棉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适应市场竞争,充分发挥质量好、数量大的优势。同时主动吸收国际市场销售经验,积极开拓棉花销售渠道。
“解决新疆棉花问题必须‘跳出棉花’,采取以工业解决农业、以鼓励消费解决棉花过剩的模式。”汪前进告诉记者。
汪前进还建议加大产业转移,在新疆建设棉纺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