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3亿人口的市场,是一块令所有外国品牌垂涎的蛋糕。人家要来,挡是挡不住的,不如与他们合作。在让他们分享这块蛋糕的同时,也分享他们在国外的市场与销售渠道。
国际上的一线服装品牌正尝试多种方式以获取更多的中国市场。
2003年,夏蒙与杰尼亚正式签约,成立了中意合资的夏蒙·意杰服饰有限公司。这是迄今为止温州企业与国际品牌最为深入的合作之一。当时杰尼亚以增资扩股的形式,介入夏蒙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双方各持股50%,夏蒙服饰公司董事长陈孝祥出任董事长,杰尼亚高级经理出任CEO。
不过如今双方的合作终于有望结出硕果。“其实我们在全球的策略都是一致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全球服装领域的领导者。”保罗·杰尼亚坐在外滩18号杰尼亚的旗舰店里信心满满地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全球通过自营、代理方式为男士提供整个衣橱的服装。由于我们经过周全的考察以后才进入中国市场,比竞争者都早了一步。”
的确,进入中国20年以来,杰尼亚已经拥有了53家专卖店与专柜。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目前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到了全球的7%,在整个集团的销售区域中排名第五。
“我们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把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翻一番,到那时可以超过意大利、西班牙,成为继美国、日本以后的第三大市场,最终中国会占到集团全球15%到20%的销售份额。”保罗·杰尼亚坦言道。目前杰尼亚全球的销售额超过6亿欧元。
对于全球的奢侈品巨头来说,中国市场的机会固然很多,但是竞争也日渐白热化,要站稳脚跟并且笑傲江湖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Hugo Boss已经甘愿放下“身价”,与江苏阳光集团合作贴牌加工其服装。对此,保罗·杰尼亚肯定地表示,到现在为止公司还没有在中国生产杰尼亚产品的计划。目前除了一小部分杰尼亚的运动鞋,国内的所有产品都是在境外生产的。“不过我想现在没有计划,不代表未来没有可能,如果有一天顾客提出这样的需求,我们也许会考虑在中国生产杰尼亚。”保罗·杰尼亚说。
同样,我们的品牌如果想走出去,也可以通过与国外品牌合作,以国内市场的分享换得与他们分享国外的销售渠道。
许多服装企业的老总都为没有国际营销网络而苦恼,他们痛感没有自己的国际网络而使企业的品牌营销频频受阻。网络建设问题需要一个历史过程,近年来力图发展国际市场的服装企业开始有了品牌意识,痛感没有品牌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困窘,力争创造自己的国际品牌。但是,这既需要投入,也需要过程。国际市场的消费者认可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品牌,是需要在反复消费的过程中才能够完成的。
汉帛的张建民认为,自创品牌风险太大,一旦市场不买账,很可能上千万的投资就成了库存。不如先从代理洋品牌做起,与特许加盟商分担经营风险,借机了解流通领域及国际知名品牌的运作路径。因此,汉帛从美国引进JPR、Hailives和Hempel三个一线女装品牌,以及休闲装品牌IZOD,并计划将来代理20-30个时尚品牌。
2003年7月,汉帛与北京赛特购物中心、上海中信泰富等50多家顶级商城签署商业阵线联盟,汉帛代理的国际品牌有优先进入商场的权力,并将得到非常优厚的销售支持,而这些商场能更直接、更规范、更有信用地接触到国际知名品牌。
2004年3月,汉帛又与七匹狼集团共同出资1.6亿元成立东力国际品牌营运公司,运作将更多国际品牌引入中国,并把国内的优秀服装品牌推向世界。据介绍,我国已拥有90多万个服装品牌,尚无一家列入国际知名品牌。
张建民表示,汉帛未来的发展分两个阶段,前十年将建设一个强大的品牌营销网络,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第二个十年,将把该公司操作成为国际大品牌,而不是中国的地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