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51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纺织服装业经济总量的60%以上。其中,服装行业在全国服装行业中位居前三。在全国30多个省份中,江苏省的纺织服装集群实力无疑是较强的。然而,面对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江苏省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密集的地区之一。2008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江苏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该如何发展提升?5月25日,在吴江盛泽召开的“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研讨会”上,提出了江苏服装及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的新目标。
直面内外压力
研讨会上,对于当前行业普遍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形势,江苏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谢明认为,对于面临三个过大(投资过大、信贷过大、贸易顺差过大)压力的江苏省纺织服装业来说,这无疑会给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带来更大的压力,使本已利润空间有限的纺织服装企业雪上加霜。
“但是,成长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压力的另一面是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谢明会长认为,调整后的汇率和出口退税率,势必使竞争力差的企业淘汰,竞争力强的企业则会借机壮大,从而使竞争机制更加健康有序。而利润空间的提升,需要我们抓好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要使集群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进行结构调整、科学发展,以推进江苏纺织服装品牌和集群区域品牌的塑造和推广。推动我省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走上从OEM向ODM以至OBM的转型升级道路,促使纺织产业整体不断升级。
确定发展目标
就目前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面临的现状,谢明会长作了具体分析。她认为,当前江苏纺织产业集群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上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集群竞争力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上,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均处在较低的水平。纺织产业集群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较低,距全行业提出的“十一五”产业提升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纺织产业集群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还需要更艰苦的努力。因此,“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创新,以创新带动纺织产业升级”将是未来江苏纺织产业集群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新方向。
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陆元刚提出了,通过几年努力,使江苏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聚集度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他表示,江苏省一贯非常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今后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在江苏做到四个“一批”。即:形成一批产能规模、效益水平居全国领先的、具备完善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区域;建立一批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以至中国世界名牌;引进、培养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重视品牌作用
在具体的做法上,陆元刚提出了发挥纺织服装上下游企业“联合舰队”优势的意见。他认为,首先要重视品牌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力量。一是要在品牌方面精耕细作,用创新创意实现价值升值;二是用重点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给尚未崛起的品牌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品牌的发展;三是打响“区域品牌”,变企业集聚优势为品牌集聚优势。
谈到以抓重点骨干企业和集群经济龙头企业,通过培养一至两个龙头企业,来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品牌的发展时,谢明会长举了一个例子。在江苏省服装出口制造名城金坛,一向有这样一种说法:“加工一件外贸服装,最后赚到的,只是一个领子钱”。也就是说,生产一件在欧洲售价为50欧元的服装,厂家也许只能得到一两个欧元。现在,在“品牌建设中寻找自己的生存坐标”,已经成为金坛服装业、产业集群的共识。“维尼韦希”、“飞洋鱼”、“波仕曼”等一批金坛品牌将全新面市。同时,打响集群“区域品牌”。变企业集聚优势为品牌集聚优势,使区域内每个企业都受益,改变单个企业广告费用过大,或不愿积极参与的状况。
组建“联合舰队”
“在新的形势下,产业集群要发展壮大,延续过去的做法,靠大量的要素投入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了,要学会利用社会资源整合,把各种发散的资源按统一的发展目标整合在一起。”
谢明会长认为,社会上可利用的资源很多,集群内外的、宏观微观的、人力物力的、有形无形的都可以为发展壮大集群服务。最简单、最直接的资源,就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资源。集群内的企业,一般几个、几十个,个别的多则几百个,企业之间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有自主设计、创新能力强的,也有做跟进的,如果把两种企业整合起来,不仅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可以拿到创新利润,跟进的企业也可以拿到加工利润,而且也提高管理和加工水平,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不仅企业,专业市场也要如此,注重企业与市场的互动,集群与企业的互动。通过促进完善和优化产业链,凸显配套优势,使积聚效应得到较充分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