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纺织企业的生存举步维艰。
4月1日,尽管外面下着小雨,吹着冷风,而在东莞市外经贸局会议室里,还是挤满了来自各镇区的纺织企业代表,他们要听来自省里专家讲解如何避免产品出口欧盟时被处罚。
面临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美国因次贷危机缩减进口等因素影响,东莞小企业面临关门,大部分企业开始转向欧盟市场。
现状:小企业面临关门
3月的大朗比往常冷清了很多。长塘工业区、水口工业区内,看不到满载服装的货车进出,工厂转让、设备转让的广告随处可见。几家企业已经提前停工,正在低价清仓甩卖零散余货。工业区里的几家士多也关门了。
这一现状也开始波及长安。刘小姐笑着对记者说,其实他们都很清楚,公司是不可能再往厂里增加投资扩大经营了,现在只不过是完成订单,"老板早就有离开东莞的意思。"刘小姐是长安一家服装企业负责出口的工作人员。她指着身后的5位同行说,"我们几个都是附近几家企业的,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
去年东莞的纺织企业关了54家。东莞市外经贸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他们调查的外迁企业中,纺织企业大都只有50~70人的规模,都属于小企业。与之相反,常平镇一家代工GAP的纺织企业工作人员肖先生则表示,自己所在企业隶属于一家大的集团,在资金和技术上相对成熟,还是充满信心。
"压力?别人肯定有,但是我们还感觉不到。"单位就在东莞市外经贸局附近的一家大型出口企业负责人很谨慎地看着记者。"产品附加值高、有自己品牌的企业面对调整时承受力更强一些,一些中小企业则很可能被挤压掉。"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也显示出纺织行业两极分化得厉害,多数中小企业处在生死边缘。近日,东莞市大朗镇委副书记林熙仿也表示,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下调、工人最低工资上调、用工用地用电紧张等多种因素影响,作为全国最大的外销毛织生产基地,大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危机:纺织企业面临内忧外患
2008年,纺织企业面临着内忧外患。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纺织企业的生存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