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种因素冲击,目前我国棉纺织产业基地产能大幅缩减,棉纺织企业利润降低,行业进入大规模洗牌期。记者调研发现,当下我国棉纺织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从增加快速反应机制、升级技术装备、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等3个层面进行战略转型。
棉纺织产业基地
产能大幅缩减常州武进区是苏南传统的棉纺织基地,有1500多家注册纺织企业。当地规模较大的棉纺织企业武进棉纺厂总经理沈怡华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棉纺行业特别是东部的棉纺行业正在接受严峻考验。沈怡华介绍,2005年,企业有1500万元的利润,到去年,企业亏损300万元,转盈为亏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涨。例如,水资源费增加了0.5元/吨,企业年均产生2万吨污水,去年处理费用达到1000多万元。土地资源费从0.5元/亩,上涨到去年的6元/亩,今年将增加到16元/亩。此外,电价、煤价、柴油价格均有所上涨,工人工资每年有一定增幅。在各项支出上涨的同时,棉纺织企业的税收没有减少,占销售额的3%~5%。沈怡华谈到,企业的新增土地和厂房将不再用于生产纺织品,这是由于仅设备投入就要6000万~7000万元,而一年的产值也就8000万元左右,投资回收的周期相对漫长。
武进顶呱呱彩棉公司总经理顼同保介绍,由于现在面临巨大压力,公司打算把服装厂停下来。顼同保说,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三:一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二是原材料优势下降,现在国产棉花比美国市场上贵;三是政策优势减少,如纺织行业出口退税整体减少。
在武进区,2006年纺织品平均利润仅为3.5%,去年降低了2%。目前大部分个体户已倒闭,手工作坊也已全部停产。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山东魏桥纺织厂已关停200万纱锭,安庆纺织厂、张家港华芳纺织厂的产能也在缩小。
棉纺业进入大规模洗牌期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公布的信息,去年棉纺行业出口增幅约为15%,比前年低10个百分点。据该协会分析,去年纺织产品出口存在四大不利因素:人民币继续升值进一步减弱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出口退税率下调带来的影响在去年有所显现;欧美设限和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稳定贸易环境,客观上给竞争对手提供了机遇;产业仍面临国内棉花短缺、化纤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印染用水量过大、能源供应不平衡以及劳动力供应不足等因素的约束。
据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总工程师林厚馀介绍,当前包括棉纺织在内的纺织行业已进入大规模洗牌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产业布局正在进行大规模调整。突出表现在东部纺织产业整体向中西部搬迁,上海纺织企业的加工环节几乎已全部迁出,东部一些老纺织企业开始大规模搬迁进工业园区。其次,行业内出现两极分化的迹象。据统计,2005年至今,江苏省纺织企业在亏损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利润总量也在增加。这表明经营得好的企业利润进一步提高,而经营得差的企业亏损在加剧。部分企业亏损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导致恶性竞争,利润不断降低。我国纺织产能隐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低端环节的低水平扩张上,而在高端环节,阻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装备落后和自主品牌不足。
除了资源、汇率、税率等因素的变动外,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棉纺织业的迅速崛起也对我国企业构成了一定威胁。印度推出了国家纺织产业新政策,到2010年要将其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目前的150亿美元/年提高到500亿美元/年;巴基斯坦计划每年以10亿美元增加生产能力和更换新设备,我国正是其重要的目标市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和原料成本都比中国低一些,因此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目前,我国除部分引进设备的“三资”企业棉纱质量优于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外,大部分国产棉纱质量不如印度、巴基斯坦,这些国家的棉纱等纺织品在我国市场的销售增势十分强劲。
企业亟待从三个层面
进行战略转型针对上述情况,有关纺织专家提出企业应在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战略转型。
企业要强化管理,增加快速反应机制,走“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路线。无锡一棉厂人力资源部主任达平告诉记者,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际纺纱技术在单机自动化基础上,向连续化生产方向发展,欧洲全自动纺纱车间的万锭用工仅为6人。无锡一棉厂万锭用工为60人左右,新厂区已经减少到30人,而国内大多数棉纺织企业的万锭用工都在200人左右。这样的管理是没有竞争力的。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零售、服装、纺织工厂之间普遍已建立起快速反应体系。纺织厂在接到服装厂订货指令后,12小时就能提供所需面料,而我国一般企业需要12天以上。
企业新上项目以技术装备升级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江苏省经贸委产业二处处长白国华介绍,装备水平是纺织行业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因此棉纺织企业应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使用先进的棉纺织工艺技术中,支持推进使用新型、高效棉纺织工艺设备、自动落纱细纱长车、紧密纺纱技术和粗、细络联合机。
要逐步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据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介绍,由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棉纺织技术向优质、高产、自动化、连续化方向迅速发展。企业要通过持续不断推进技术进步,逐步提高棉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水平,实现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以自动化、连续化和智能化替代棉纺织技术传统技术装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