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这家生产绢丝的企业面临困境,生存堪忧;两年后,她扭亏为盈并创造了近亿元的年产值,其成长速度之快令人惊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引进人才,这家传统行业企业正在成长之路上快步前行。“今年我们的目标是产值达到1.3亿元,产量达到650吨,逐步将企业打造成现代化纺织基地。”公司副总经理吴金法如是说。
依托总部扩产能
绢纺企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许多绢纺企业举步维艰。在这个行业大背景下,海盐虹绢纺织丝绸有限公司依然“活得还比较滋润”,今年准备再扩大生产规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海盐虹绢隶属于浙江虹绢丝绸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总部需求量的增长带来了海盐虹绢产能的扩大。
2006年5月浙江虹绢丝绸集团收购海盐县威博绢纺有限公司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员工达1300余人、年产量只有200多吨的“重负”企业,虹绢集团收购后立即重新招聘员工并扩大生产规模。吴金法介绍,当时18个台套的精纺机如今已增加至33个台套,今年将再增加10个台套,预计每月可增加15吨产量,目前已满足了总公司50%的供货需求。扩大产能的效果之一就是规模出效益,目前该公司只有行政管理人员13人,吴金法说:“规模扩大后,管理人员基本不用增加,这也降低了综合成本。”
技改提质减负行
在海盐虹绢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其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公司的生产车间,笔者看到绢丝产品是那样的光滑柔顺,一名工人告诉笔者,这些都是无结绢丝,用作衣服的高档面料,而以前老厂生产的都是有结绢丝,价格每吨至少相差1.5万元,吴金法笑着说:“这全是技术改造带来的效益啊!”
海盐虹绢2007年投巨资进行技术改造,120万元每台的自动络筒机共采购了7台,再加上4台高速并纱机、18台倍捻机,“光这些投入就达到1500余万元。”吴金法介绍,新的设备一上马就给公司创造了明显的效益。笔者在一车间看到,自动络筒机正源源不断地从细纱管上抽出细丝,切除丝结、杂质、疵点等,并卷绕成容量大、成形好的筒子丝。吴金法说,目前海盐虹绢的员工已从威博时代的1300人缩减为680余人,这给企业每年降低了近千万元的成本。
聚才纳贤凝合力
好“戏”还需好“导演”。张英伟是原绍兴诸暨绢纺厂的生产厂长,从原料的采购到绢丝的产出,这中间有二三十道工序,与绢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都十分精通。2006年张英伟被虹绢集团聘请“出山”担任海盐虹绢副总经理,全面执掌生产管理,一心扑在公司管理上的他一两个月才回一趟上海的家。同为副总经理的吴金法说:“张经理在海盐虹绢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集团总部派来的金伟军是浙江理工大学纺织材料专业的毕业生,原来在总部织造车间担任技术工作,现在海盐虹绢担任总经理助理,精练车间主任蔡灵金以及负责财务的孔珍伟都是海盐虹绢成立后新招聘进来的大学生,这些人才如今正共同致力于海盐虹绢的发展。“有了先进的设备,没有人会操作,它只是废铁;有了先进的技术,没有人能利用,它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吴金法对人才的作用看得非常清楚。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虹绢集团董事长黄水根曾提出,海盐虹绢要争取引进世界一流的绢丝纺织技术装备,使产量从20吨每月发展到年产优质绢丝1000吨,快速打造绢纺业最先进生产力的现代化纺织基地,但他也常说这样一句话:“一个企业辉煌一时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是保持百年辉煌。”在这种远见和危机意识的互动中,海盐虹绢正通过务实、创新的投入,实现着虹绢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