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大酬宾,全场2折起”,“满100减45元,上不封顶”,“拆迁大甩卖,全场30元起”……走在大街上,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充满“刺激性”的广告。一些消费者被这些广告所打动,走进店里才发现,所谓的2折起,全场却只有寥寥几件衣服是2折的,而且衣服无论是款式还是质量都不尽如人意。但也有消费者因贪图便宜,为凑“满就减”的数字而买了一大堆衣服,回家后才发现很多根本用不上。
永远不凑巧的衣服单价
“我就觉得奇怪了,为什么几乎每件衣服的单价都刚好跟商家规定的‘满就减’数目差一点点呢?”前段时间,看到市区一些商场打出“满400减200”的广告后,李小姐决定去商场给自己买一身新衣服。逛了一圈之后,李小姐挑中了几件衣服,可是一看标价,发现末两位几乎都是九十几,永远都跟商场规定的“满就减”数目差那么几块钱。一件衬衣395元,一条连衣裙675元,一身衣服加起来1070元,买吧,李小姐觉得不划算,因为有270元的累积被“浪费”了,不买吧,李小姐又怕错过了机会。李小姐于是感叹:“这价格也定得太巧了吧!”昨天,李小姐打进本报热线88652000,希望商报能关注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有此感受的不止李小姐一人。许多人为了凑商场返券或减免费用的数额,往往会购买一些“小东西”,开始以为这样占了大便宜,回家后细细一想,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怎么划算。
含义深刻的“起”字
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不少商家在广告上尤其喜欢用一个“起”字。一个“起”字,体现了我国文字博大精深的内涵:只要有一件衣服是2折,那就是“全场衣服2折起”;只要有一件商品是50元,那就是“全场商品50元起”。欺骗消费者了吗?好像也没有,因为有一个“起”字在那里。广告上往往把“2折”和“50元”放得无限大,而一个“起”字却委屈地缩在角落。
另外,还有一些商家为了用低折扣来吸引消费者,故意修改标价,抬高商品原价。这样的投诉并不罕见。曾经有消费者在某商店花180元购买了一件打3折的衣服,结果隔了几天,在另一服装店看到了同样的衣服,不打折的价格也仅为175元。
面对折扣仍需三思
打折、返券、赠礼,这些似乎是商家最惯用的促销手段;亏本、跳楼价、大拍卖,又是商家惯用的口号。但消费者也应该考虑一下,如果真如商家所说的那样薄利甚至亏本,为什么他们仍乐此不疲呢?
面对商家的种种“诱惑”,专家建议消费者:千万不要一看到有便宜可占就冲动,要理智地参与各种促销活动。要考虑自己的需求,而不要一看到促销商品就盲目购买,甚至做出超出消费能力的行为。同时,面对打折仍需货比三家,理性消费,避免某些商家虚抬物价,给消费者设下“价格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