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莞永嘉盛针织有限公司购进了一批40万一台的纺织机器,而此前,公司用的是2000块一台的耗费人力较多的机器。
公司负责人梁文生告诉记者,这样是为了减少用工数量,压缩用工成本。
因为今年春节之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民工工资普遍上涨了10%-15%。
即便如此,公司还是决定,在洽谈出口订单时提出20%的提价申请。
“虽然涨价很可能失去客户,而且涨价20%很难被客户接受,不过我们要找一个客户可以接受的最高点。”东莞永嘉盛针织有限公司梁文生告诉记者。
为什么冒着失去客户的风险,选择提价?
梁文生回答是:“迫不得已。”
纺织品涨价的痛苦
纺织品涨价了。
不过,涨价之于纺织品确实如梁文生所说,是情非得已。
因为涨价对于纺织企业的副作用立竿见影。
3月28日,上海飞马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业务员,刚刚失去了一笔300万的订单。
而这仅仅是诸多个案中的一个。“事实上,2008年1、2月份,飞马的出口定单减少了8%左右,而这并不能完全反映2008年订单减少的实际情况,因为2008年出口配额取消,1、2月份的出口有一部分是去年的订单转移过来的。”飞马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贸管部主任茅霞华告诉记者。
而订单减少的背景是,2008年前两个月飞马的采购成本增加了10%左右。
涨价意味着企业立即失去一部分客户,但涨价还是发生了。
“原材料和工人工资都在上涨,不涨价就会赔钱,厂家不可能亏本卖给我们东西。”茅霞华说。
事实上,外贸企业两头为难。“提价客人不接受,厂家成本增加,不涨价又不卖。”茅霞华诉说纺织贸易企业的痛苦处境。
飞马甚至已经开始尝试把生意转向其他领域,并且推出了珍珠纤维和竹碳纤维面料,因为今年纺织更加难做。
“今年飞马接单特别小心,必须保证不出一点差错,如果不能及时出货,必须空运,就赔完了。事实上,飞马已经竭尽全力压缩成本,但这也只能减少公司本身成本的增加。”茅霞华介绍。
不过像东莞永嘉盛针织有限公司的这样生产企业同样处境困难。
企业都在极力压缩成本、提高效率,不过企业本身的条件也是受到限制的,大的机器设备需要很多资金。“毕竟40万和2000相差20倍资金,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受的。”梁文生说。
“在这种困难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干脆关门以躲避现在的困难,或者转向出口加工,这样可以规避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上涨的风险。”梁文生介绍。不过,不管怎样,纺织行业在处境困难的情况下,还是涨价了。
在CPI中衣着类价格已连续8个月扩大跌势的情况下,2月份衣着类价格出现了久违的抬头迹象,环比指数首次由负转正开始上升,较前一月环比回升了0.5个百分点。
同时出口价格也出现提高。
1-2月纺织服装出口综合价格指数提升了10.15%,而2006年和2007年,这一数据分别是7.37%和7.26%。
产能过剩让纺织品难提价
纺织品涨价很痛苦,后果很严重。
1-2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竟然出现了-1.78%的负增长,而2000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数量上始终保持着增长势头,但这一趋势在2008年发生了改变。
1-2月纺织服装出口综合价格指数提升了10.15%,数量却出现了急剧下滑,一正一负之下,前两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比重也降至8.19%的低水平上,较2007年全年增速回落了10.58个百分点。
为什么,纺织行业提价后果如此严重?
第一纺织网主编汪前进分析,国内庞大的服装库存在一两年内很难完全消化,而内销市场的需求增速虽有所增强但还不算旺盛,服装价格恢复性上涨的空间有限。
“当大量的服装产品从工厂生产出来的时候,企业要想持续涨价,恐怕不过是扶不起的阿斗吧。”汪前进指出。
按经济学理论,PPI对于CPI的传导,一般有着4至8个月的滞后期,但从衣着类商品的实际表现来看,时间周期似乎要更长一些。
汪前进分析,虽然原材料、人力成本等在持续增加,但服装的供给却长期处于过剩状态,加之市场竞争比较充分,自我消化掉一部分成本,压低商品的价格依然是生产厂家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这使得生产者在向消费者转嫁成本的过程中,面临一定障碍。
中纺协副会长徐文英曾表示,纺织行业的产能,尤其是常规产品的产能,已经供大于求。如40支和32支纱以及一些牛仔用纱和牛仔布,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效益,去年行业68%的企业利润率只有0.4%。
事实上,不仅产能过剩的纺织业存在涨价的压力,一些家电企业同样面临涨价压力。
一位家电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近期,家电涨价,在外资品牌已经有所体现,西门子和伊莱克斯已经有所提价。
该人士分析,目前家电企业都面临着很大涨价压力,只是苦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敢贸然提价,而是在观察对手的状态。
另外,国美、苏宁等大型电器经销商头年采购了大量库存,市场在消化库存,暂时延迟了家电市场的涨价压力。4月底以后,新品上市,有可能在新品种上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