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来自全国各地众多棉纺织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正在印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的这一预测。2007的棉纺织行业发展已经处在一个新拐点———
当压力无处不在时
□本报记者胡晓玉
“在原材料价格上扬,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预计2007年将是棉纺织行业十分困难的一年。”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众多棉纺织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正在印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的这一预测。2007的棉纺织行业发展已经处在一个新拐点———
棉价连续6周上扬
仿佛是为了验证这种压力,当服装出口退税下调2%在棉纺织企业复杂的心情中实实在在到来时,另一个对棉纺织企业有着重要影响的压力已经在不露声色中开始了。
到6月22日,国内329级棉花现货均价已经达到13710元/吨,和6月15日13460元/吨比,上涨了250元,棉花价格已经连续6周上扬,累计涨幅达到了5.02%。来自6月29日的最新数字表明,这种上涨的势头仍在继续。本日,冀鲁豫地区329级平均棉价13963元/吨,东南沿海地区达到14021元/吨,长江中下游为13950元/吨,华南地区是14150元/吨,而西南、西北内陆以及北方地区的棉价都过了14000元/吨。在现货价格上涨的推动下,郑州棉花期货最高价已经达到14200元/吨以上。与此同时,国内棉价的“热度”也已经让纽约棉花期货价格“飘红”,纽约7月合约6月22日的价格已经达到56.5美分/磅,创下近9周以来的新高。
据了解,造成近段时间棉花上涨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一个是去年国内高等级棉已基本销完,市场缺口增大;另一个原因是进口棉价在滑准税的约束下,价格优势已经不突出,影响了棉纺企业购买进口棉的积极性,对国产棉给与了更多关注。海关数据已经显示出这种特点,今年1~5月,我国进口棉花92.4万吨,同比下降55.1%。2006年度(去年9月至今年5月)我国共进口棉花153.9万吨,同比下降51.2%;第三个原因是距离新棉完全上市还有2个多月,目前大约有70%以上的棉纺企业或无库存,即便有也仅够维持正常生产,原料需求明显,这些因素都给棉价上涨带来可乘之机。
棉花价格的上涨,吞掉的不仅是企业的利润空间,还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的速度。不少细纱机主机厂已经感到,从5月至今,棉纺织企业购买细纱机的热情在降温。即使已经签订合同的企业,也因为资金“吃紧”,放慢了提货的速度。“主要就是棉花涨价的影响。”国内一著名细纱机主机厂销售部负责人称。
原料对棉纺企业的压力贯穿在棉纺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任何一个棉纺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首先是要保证原料安全,这样生产经营才能安全。但是国内棉花的生产和经营远远没有和工业实行“顺挂”,说白了,就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远没有到位,这就使得棉纺企业的原料安全受到极大挑战,纺织企业现在是两头受压,一面是原料压力越来越突出,一面是下游价格上不来,所有的成本压力只能企业自我消化。许多棉纺企业负责人用原料安全这样严峻的词总结着当前的压力。
政策因素将更加显现
虽然6月26日,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晓华就纺织、化工、水泥等诸多行业7月1日出口退税调整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此次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将据情况重新调整,但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连续对纺织服装出口退税实行的下调政策,已经清晰地看出国家减顺差的决心。纺织企业,尤其是以两纱两布出口为主要创汇手段的棉纺织行业将在政策因素下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据悉,此次国家出口退税的调整采取的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王晓华称,国家的产业政策很明确,从长期看就是限制“两高一低”产品出口。因此,企业今后的生产方向、投资方向要能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
不过王晓华也表示,限制“两高一低”产品的出口将是国家今后的一项长期工作。对于其他产品,比如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采用的是下调出口退税率的办法,这是为了适应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需要。这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主要目的就是要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形成顺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将它列到了调整范围。但今后根据外贸的发展情况,还可能进行重新调整。
尽管王晓华的话给了我们可以想象的空间,但是国家决心减顺差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出口退税这样的手段来抑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政策,将是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的重要手段,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突出的纺织行业将不可避免地持续受到影响,继而降低行业竞争力。“短时间内,服装出口退税的政策影响就会完全显现,对棉纺企业的影响将是全面的。”山东无润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田文海经理称。我们虽然不做直接出口,但是很多产品通过提供给服装企业实现间接出口,这次服装出口退税的下调,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几乎没有了。
来自海关的统计也显示出这种影响力,去年我国棉纺织品及服装累计出口560亿美元,其中,棉纺织品累计出口164.6亿美元,棉织服装出口累计395.4亿美元,此次服装出口退税下调将影响到数千家棉纺织企业的直接效益。“现在的数字还没有直接显现,但结果已经看到了,国家政策制定了就要执行。但不确定因素的加大,带给企业的困难就更多。比如棉花价格,是一个动态的表现,棉纺企业无法掌控,无形中更加放大了生产经营风险,因此,今年对棉纺企业是非常关键的一年。”田文海称。
“对于我们这样有30万锭产能的大型企业来说,生存的形势已经很严峻,我看,已经到了拼管理、拼技术、拼创新力的时候了。新一轮的洗牌已经开始,谁的应变能力强,结构调整快,产品的技术含量高,谁就能活下去。”湖北宜昌裕宏纺织公司原料部郑部长的话反映了在当前形势下棉纺企业的生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