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过半,放暑假的孩子们已经“各得其所”。常听见同事间打招呼“孩子呢?”回答不是进了辅导班,就是进了培训班。游泳、轮滑:利用暑假学会它!音乐考级、围棋定段:利用暑假集训搞定!升小学、进初中:利用暑假抢先预备!分班在即、面临毕业:利用暑假做冲刺……
如此利用,除了上“班”,孩子们的假期还能怎么过?!
不上“班”
我把孩子往哪放
暑假开始,南京山西路少年宫就热闹了。大厅里十来个孩子学习轮滑,教室里上着绘画、书法、围棋、芭蕾、英语、珠心算等课程,没有一间空着的。来上课的学生最小不满四岁,大的也就六七岁。送孩子来“上班”的多是老人,椅子坐满了就坐在教室前空地上,举张报纸扇着,等孩子“下班”。
听老人们说,小朋友的父母多是双职工,报暑假班除了想让他们多长点知识,更多的是无奈。徐奶奶告诉记者,孩子妈妈放假前一个月就开始打听附近的各种培训班,最后根据时间和路线统筹安排,一门文化类、一门艺术类、一门体育锻炼类,把一天的时间排得满满。“我和他爷爷分工接送。她妈妈不放心我们带孩子,说是怕我们太累,其实是担心我们宠坏了孩子的习惯。可天热,孩子多累啊……”旁边还有一位较年轻的阿姨,原来是同一个小区里几户相熟人家合请的保姆,每天负责接送孩子。
小玉妈妈下了班才来:“家里没有老人帮忙,我能把孩子往哪里放?幼儿园的困难班什么内容也没有,不如上培训班多少学点东西。上了小学,就没时间学闲课了,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是会这会那的。”
不上“班”
开学怎么跟得上
“初二暑假班早就收满了,我可以介绍单独授课的老师给你,我们这里有南大、东大、南航的大学生教学。”南京名校家教中心的张老师向前来咨询的家长推荐一对一家教式辅导。教育部7月9日发文要求中小学校不许组织学生集体补课,可那只是意味着换个地方。
记者在江宁区一个辅导班里碰到几个刚下课的学生,他们即将升入初三,家长给报了中考预备班。一个男生很不乐意地说:“学校倒是不补课,还不一样得上辅导班,唯一的区别是更远了。”
网络上轻易就能找到辅导班的广告。有位拥有心理咨询证书的老师介绍自己可以“辅导小学、初中学生各科学习,尤其是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孩子,一个月保证改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记者联系到宿迁中学的一位老师,因为在南京深造,也在暑假收起了学生教数学,招收条件还挺苛刻:“有上进心,有毅力,能够承受高强度学习压力。”他告诉记者六个人的班已经上课了,要插班会单独辅导,不放心可以先试听两节课。
这两年在校老师、退休老师在家里办的小学校尤其流行,靠的是口耳相传,不但家长之间相互交流,老师也会在放假前悄悄通知“有关学生”,这种充满暗示的信息常常令家长又激动又紧张:“老师很看重我们孩子呢!”“别人都上你不上,开学怎么跟得上!”
不上“班”
将来怎么面对竞争
7月11日,“中小学生军事夏令营”的招生处围了不少家长。主办方的卢先生告诉记者,原本报名已经结束,许多家长打来电话还强烈要求参加,只好增加一次招生。军事夏令营不是第一次办,今年特别火,“很多家长表示,要磨练磨练孩子的意志。”
翻翻广告,今年的暑期班增添了不少新面孔:情商训练、挫折教育、理财意识、减肥磨练……主办者多是形形色色的社会教育机构,这类招生广告言必称“社会竞争激烈”,标榜“寓教于玩”,追求“用性格决定命运”,与这样的办学宗旨同样高企的还有收费,动辄上千甚至数千。暑假成了社会教育机构争抢的“肥肉”,有个好点子,针对孩子的弱点,挑起社会竞争的旗号,就不愁没有市场。
瑶瑶妈妈是个知识女性,对女儿的智力和能力充满自信,“可胆子太小!将来竞争这么激烈,哪里等得到别人了解你,发现你?不会表现就没有机会!我就吃的这样的亏!”所以她毫不犹豫花2800多元给孩子报了个情商夏令营。“你就那么相信他们的效果?”记者问道。“我看他们的教学方法还挺先进,有的就是从国外搬来的模式,也有不少心理学、教育学的专家。”
采访中,有位家长的话让记者始终不能忘怀:“教育者永远正确,道理都是他们的;而我们家长却永远是错,总是顾此而失彼。孩子又不是个产品,哪里有完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