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棉花产业链的四个最大,就是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最大的棉纺织生产能力,最大的棉花消费潜能,最大的棉花市场潜力。
棉花生产方面。2004棉花产量630万吨,2005年棉花产量570万吨,2006年棉花产量650万吨,约占全球棉花产量的24%。棉花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棉花产业涉及1.4亿农村人口的收入。目前,我国西北内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能力占全国棉花总量的98%以上。棉花平均单产75公斤/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是美国的1.35倍,我国用世界14%的棉花面积生产了24%的棉花。棉花纤维品质在世界主产棉国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4级以上棉花产量占棉花总量的88%以上。“十五”期间,全国年均棉花面积7457万亩、总产542万吨,与历史年均面积最高的“八五”时期相比,面积减少1335万亩,而总产增加了82万吨。“十一五规划”要求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恢复8500万亩,其中西北内陆棉区2000万亩左右。近20年来,我国棉花单产年均增长2.0%,随着优新品种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的提高,未来五年有望实现年均增长1.3%,达到80公斤/亩。
纺织产能方面。纺织工业关系到1900万纺织工人就业和1000多亿美元的出口创汇,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据统计,每1万吨棉花用工在11000多人,其中农民工占八成。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也使得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国家发改委统计,“十五”期间,纺织工业投资年均增长40%,棉纺潜能从2000年的3400万锭增加到2005年的7500万锭,增长一倍以上,目前投资势头依然不减。另外2006年1-8月纺织品出口形势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海关数据全年出口总量创历史新高,9、10、11月继续保持高调运行态势。发改委落实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具体意见中,对于纺织工业的提法是潜在过剩行业,行业调整的总体提法是“推动”,行业调整的结果和目标是加速产业升级,由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
棉花消费方面。国家统计局关于2006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上半年GDP增长10.9%,预计全年GDP增长速度为10%附近,近4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运行在9%以上。经济越发展,大宗纺织品消费水平越高,二者正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也呈迅速上升趋势。1980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仅4.1公斤,2005年增加到14公斤,其中“十五”期间的增加量超过了之前增加量的50%。棉花需求的不断增长已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 ,中国的人均用棉量近三年持续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是个持续增长的潜力。
棉花市场方面。近年来全球棉花总产量维持在2500万吨附近,我国棉花产量维持在600万吨左右,进口量300-400万吨,而且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棉花交易量占全球的40%左右,我们的棉花现货规模是庞大的,也是富有潜力的,显然中国是世界最活跃的棉花市场。1998年成立了全国棉花交易市场。2004年6月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棉花期货交易,三年来棉花期货运行平稳,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市场功能初步显现。2006棉花年度的棉花期货更呈现出进一步活跃的态势,成交量、持仓量也持续性稳步上升。上市以来,价格走势经历了六个波段的行情,目前价格正运行于第三波上升过程中,在这六波行情中,均是期货价格提前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历史上一直是世界棉花的定价中心,郑商所推出棉花期货后,这一格局开始悄然发生变化:郑棉期货价格在与国际棉花期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的同时,不仅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棉花期货价格开始影响到美国棉花期、现货市场。无可争辩的证据是郑州棉花期货价格的转折低点均不仅领先于现货而且领先于NYBOT棉花期货价格。这是中国棉花背靠四个最大,中国棉花在国际棉花定价过程中的话语权逐渐增强的体现。2005年12月21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另一个棉花定价中心。
我国的棉花贸易政策和卓有成效的宏观调控。根据WTO协定和中国加入WTO有关棉花市场准入的承诺,中国政府承诺采取关税配额(TRQ)的形式取代主动配额的形式对棉花进口进行管理。并承诺,在加入初期给予74.3万吨的棉花进口配额,到2004年将增加到89.4万吨。配额内棉花的进口关税率为1%,超出配额的进口税率加入初期为76%,2004年将降至40%。国内非官方贸易公司将有权获得占总量67%的棉花进口配额。在中美协议中,中国政府同时承诺,在三年之后,取消棉花的专营权,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减少国内补贴使贸易扭曲消除,依据协议对动植物进行检疫。需要说明的是,中美商定的优惠关税配额量并不是中国对最低进口量的承诺。由此可见,配额和关税制度是我国棉花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卓有成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在合理控制进口外棉的数量和节奏,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坚定立足于国内生产为主,进口调节为辅,“滑准税”政策有利于将进口棉的价格保持三个适当的水平,既能够使纺织工业盈利,也能够保持农民的植棉积极性,避免形成棉花进口——国内生产萎缩——再进口,越进越缺的恶性局面等方面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也维护了我国棉花产业链的稳定发展,这是调控艺术更成熟的表现。2006年底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了《2007年关税实施方案》,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方案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行6%-40%滑准税。根据公式测算,总的影响是,弹性化了进口棉的价格门槛,建立了内外棉价格联动机制的同时,也在一定区间内平滑国际棉价波动对国内的影响,建立了一个符合调控目标的价格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