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左右的孩子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表现为孩子把自己想像的东西说成是现实的事情,这是孩子的一种“臆想”。例如,一位托儿所的幼儿告诉老师,上周末是她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而实际的情况是妈妈由于工作太忙,并没有给她庆祝生日。怎样对待孩子的这种现象呢?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不可“掉以轻心”,而是要区别对待。
(1)如果孩子的“说谎”可是出于幻想,
即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他很容易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出现“臆想”现象,从而在幻想中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对此种情况,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撒谎”的标签,以免把事情严重化,影响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孩子的自我定位。这种情况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发展而渐渐改善。
(2)如果孩子是出于“自卫”或由于模仿父母或其他小朋友而出现的,
此时家长要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与态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注意一个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使孩子意识到,父母是爱自己的,如果做错了事情,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在对待自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为人处世讲信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要对孩子讲真话,耐心为孩子讲清道理
比如孩子一再要吃糖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诫孩子糖吃多了要长蛀牙,而不是告诉孩子说糖没有了。为了达到暂时的某种目的而欺骗孩子是家长无能的一种表现,这样做不仅使孩子对家长不信任,还教会了孩子撒谎。
(4)对孩子许下的诺言要及时兑现
家长应做到言而有信,偶然忘记或无法兑现也应该及时向孩子道歉并说明原因,否则孩子以为说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很容易使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
(5)发现孩子说谎时,家长不要急躁
发现孩子说谎时,家长不要急躁更不能盛怒之下斥责、打骂,也不要像检查官一样审问孩子,否则会使孩子出于自卫而不断地撒谎。家长不必责备孩子撒谎,而应让孩子了解没有说谎的必要,当孩子讲出真话的时候,家长要予以肯定,并且原谅孩子的过失,还要告诉孩子说谎为什么不对,可以用孩子明白的话讲道理。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消除说谎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