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发出收储30万吨新疆棉的公告。消息传出,在一些相关行业中掀起了几许波澜。目前,收储工作顺利完成,其实际影响又是如何呢?
要说最近棉花市场及棉纺行业的热点,新疆棉收储不能不算一个。在收储消息刚传播出去时,不少棉商原指望它能影响棉市,拉高棉价,然而实际结果或许并未如他们所愿。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次收储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收储影响不大
关于此次收储的目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发布的公告是这样解释的:“由于本年度新棉上市以来,国内棉花收购价格一路走低,致使丰收之年棉农收入出现了下降的情况,为稳定棉花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发挥好储备‘蓄水池’作用,国家制定了此次收储计划。”
但在纺织行业内,还是有人表示了担忧。一位专家对记者说:“现在,新棉的销售才开始,还谈不上卖棉难的问题。收储也不一定能真正保护棉农的利益,更多的还是在保护流通领域的利益,而且对纺织企业购棉会带来影响。”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在全面分析了行业发展形势后认为,此次收储30万吨新疆棉,标准级棉按每吨12700元作为收储的最高到库价格,价格上是比较合理的,对市场影响不大,对棉纺企业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而且能照顾到新疆这一产棉大省的发展。
没有拉高棉价
此次收储之所以没有拉高国内市场的棉价,有专家认为,和收储的特点不无关系。
本次收储的最大特点是只收储新疆棉,据说这是历来收储政策中少有的,而且从价格和数量两方面来看都不会刺激内地棉价的大幅上涨。首先在价格上,标准级棉12700元/吨的到库价格对新疆棉确实有支撑作用,但新疆与内地空间距离上的间隔,使得新疆棉价格对内地棉花价格起到的影响是间接的。“不能认为标准级新疆棉到库价格12700元/吨,运到内地价格就是13200元/吨,即内地最低价格是13200元/吨。”一位对此次收储比较熟悉的人士这样告诉记者,“中储棉收30万吨新疆棉是为了保护新疆棉花产业各方利益,不是为了赚钱,即便有赚钱的意图短时间内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其次在收储量上,虽然当前可供纺织企业采购的新疆棉少了30万吨,但和本年度新疆棉约225万吨的预计产量相比,只是其中的较少一部分,也不足以促成价格较大幅度的上涨。
本次收储的另一个特点是时间的限制。收储从2006年12月26日开始,到2007年1月17日达到30.08万吨以后就结束了,这和上一年度的收储有较大不同。业内人士说:“上一年度是将收储价挂到这里,想什么时候卖什么时候卖,即现货市场不理想直接交储就是了。”但本年度的收储期限为一个月,收储量达到后即停止,这种时间限制给卖方带来了心理压力,也抑制了对市场上棉价的冲击。
本次收储的第三个特点是对交储量下限的放低及对上限的设定。上一棉花年度的收储政策规定最低交储量为500吨,上限没有规定,这使得规模小的棉花经营单位望尘莫及。而这次收储政策则规定:属于已经过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棉花每次交货数量最少不低80包,最多不超过800包;属于非仪器化公证检验的小包棉花每次交货数量最少不低于100吨,最多不超过200吨。也就是说,经过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棉花一次交储量为20吨~200吨,小包棉花为100吨~200吨,不但下限大幅降低,还规定了上限,有利于中小型棉花企业的参与,会相对减少大型棉企先组织货源再交储以赚取差价的行为。
棉市以稳为主
根据对各主要棉花市场价格的跟踪情况来看,收储确实没有起到助推剂的作用。在河北邯郸,收储的消息曾令一些棉企振奋,部分县市提高籽棉收购价格,以吸引棉农踊跃交售,但纺织厂没有积极采购的动向,收购价格又开始下调。在河北衡水,收储开始后,棉花市场对此反应较冷淡,市场报价没有如前期人们所预料的那样跟风上涨。在山东武城,收储开始了3天,棉市依旧,纺织企业仍然随用随买,皮棉价格基本稳定。
尽管如此,从国内市场来看,近期棉花价格还是呈走高的趋势。不过,对本年度的棉花价格走势,业内人士认为还将保持平稳,小幅波动是可能的,但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在饱受前几年大幅波动之苦后,纺织企业已较理性,不会去抢购,大多用一点买一点,从而抑制了棉商的炒作。“而且现在企业手中的资金大多较紧张,真正有钱的企业棉花已储备得差不多了,没钱的企业想囤积也没那实力。”一位棉纺企业的负责人由衷地说。
要说最近棉花市场及棉纺行业的热点,新疆棉收储不能不算一个。在收储消息刚传播出去时,不少棉商原指望它能影响棉市,拉高棉价,然而实际结果或许并未如他们所愿。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次收储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收储影响不大
关于此次收储的目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发布的公告是这样解释的:“由于本年度新棉上市以来,国内棉花收购价格一路走低,致使丰收之年棉农收入出现了下降的情况,为稳定棉花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发挥好储备‘蓄水池’作用,国家制定了此次收储计划。”
但在纺织行业内,还是有人表示了担忧。一位专家对记者说:“现在,新棉的销售才开始,还谈不上卖棉难的问题。收储也不一定能真正保护棉农的利益,更多的还是在保护流通领域的利益,而且对纺织企业购棉会带来影响。”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在全面分析了行业发展形势后认为,此次收储30万吨新疆棉,标准级棉按每吨12700元作为收储的最高到库价格,价格上是比较合理的,对市场影响不大,对棉纺企业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而且能照顾到新疆这一产棉大省的发展。
没有拉高棉价
此次收储之所以没有拉高国内市场的棉价,有专家认为,和收储的特点不无关系。
本次收储的最大特点是只收储新疆棉,据说这是历来收储政策中少有的,而且从价格和数量两方面来看都不会刺激内地棉价的大幅上涨。首先在价格上,标准级棉12700元/吨的到库价格对新疆棉确实有支撑作用,但新疆与内地空间距离上的间隔,使得新疆棉价格对内地棉花价格起到的影响是间接的。“不能认为标准级新疆棉到库价格12700元/吨,运到内地价格就是13200元/吨,即内地最低价格是13200元/吨。”一位对此次收储比较熟悉的人士这样告诉记者,“中储棉收30万吨新疆棉是为了保护新疆棉花产业各方利益,不是为了赚钱,即便有赚钱的意图短时间内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其次在收储量上,虽然当前可供纺织企业采购的新疆棉少了30万吨,但和本年度新疆棉约225万吨的预计产量相比,只是其中的较少一部分,也不足以促成价格较大幅度的上涨。
本次收储的另一个特点是时间的限制。收储从2006年12月26日开始,到2007年1月17日达到30.08万吨以后就结束了,这和上一年度的收储有较大不同。业内人士说:“上一年度是将收储价挂到这里,想什么时候卖什么时候卖,即现货市场不理想直接交储就是了。”但本年度的收储期限为一个月,收储量达到后即停止,这种时间限制给卖方带来了心理压力,也抑制了对市场上棉价的冲击。
本次收储的第三个特点是对交储量下限的放低及对上限的设定。上一棉花年度的收储政策规定最低交储量为500吨,上限没有规定,这使得规模小的棉花经营单位望尘莫及。而这次收储政策则规定:属于已经过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棉花每次交货数量最少不低80包,最多不超过800包;属于非仪器化公证检验的小包棉花每次交货数量最少不低于100吨,最多不超过200吨。也就是说,经过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棉花一次交储量为20吨~200吨,小包棉花为100吨~200吨,不但下限大幅降低,还规定了上限,有利于中小型棉花企业的参与,会相对减少大型棉企先组织货源再交储以赚取差价的行为。
棉市以稳为主
根据对各主要棉花市场价格的跟踪情况来看,收储确实没有起到助推剂的作用。在河北邯郸,收储的消息曾令一些棉企振奋,部分县市提高籽棉收购价格,以吸引棉农踊跃交售,但纺织厂没有积极采购的动向,收购价格又开始下调。在河北衡水,收储开始后,棉花市场对此反应较冷淡,市场报价没有如前期人们所预料的那样跟风上涨。在山东武城,收储开始了3天,棉市依旧,纺织企业仍然随用随买,皮棉价格基本稳定。
尽管如此,从国内市场来看,近期棉花价格还是呈走高的趋势。不过,对本年度的棉花价格走势,业内人士认为还将保持平稳,小幅波动是可能的,但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在饱受前几年大幅波动之苦后,纺织企业已较理性,不会去抢购,大多用一点买一点,从而抑制了棉商的炒作。“而且现在企业手中的资金大多较紧张,真正有钱的企业棉花已储备得差不多了,没钱的企业想囤积也没那实力。”一位棉纺企业的负责人由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