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在过去五年多,我国累计进口棉花830多万吨,仅今年前七个月,进口棉花就高达274万吨,已超过去年全年的进口量,其中美国棉花占了一半以上。国产棉花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产需缺口,印度、澳大利亚等产棉国,甚至非洲一些小国都开始加紧筹划瓜分我国市场。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怀贵说,过去向我国出口棉花的国家只集中在几个出口大国,大的国际棉商只有几家;现在向中国出口棉花的国家有50多个,主要棉商发展到几十家,国内进口棉花的企业也从少数几大国有大型企业增加到1000多家。
北京棉花展望信息公司国际部主任刘永丽告诉记者,路易达孚等这些大企业曾经占据了90%以上的对华棉花出口份额。但是目前众多规模不等的棉商纷纷来华设立代表处、分公司或者代理机构,一些棉花生产加工企业也直接开展出口业务。从国别上看,除美国之外,印度、乌兹别克、澳大利亚等产棉大国也积极进入中国市场。
专家分析,国外棉商视中国市场为必争之地有双重原因。一方面,纺织业飞速发展使得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市场,国内棉花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马淑萍说,我国棉花产量从五年前的532万吨增加到去年的570万吨,年均增长仅2%,而同期产需缺口却从40万吨迅速增长到370万吨,年均增长14%。另一方面,国际几大产棉国国内需求不足以消化其产量,急需输出过剩的棉花资源。美国的棉花年产量接近500万吨,而其国内需求只有100万吨。印度也逐渐从棉花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去年对华棉花出口达到50万吨。
大量进口棉花早在四年前已经开始对中国棉花供求格局和棉花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过去四年里,国内棉价大的起伏就发生过三次,造成棉花经营企业普遍亏损,国内棉花播种面积也发生较大波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社副主任吕永民说:“这些都与进口棉花数量过大有直接关系,特别是2004年,进口时间和数量都过于集中,国内棉价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跌宕起伏,棉农和棉商苦不堪言,直接导致次年植棉面积大减。”
农业部的测算表明,种植棉花已成为全国近亿棉农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各棉花主产区农户家庭经营中,棉花收入占现金收入的比重接近1/3。而在西部地区,棉花是农民增收和减轻贫困的关键,农民半数以上的收入来自棉花,比起种其他作物,农民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回报,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仅在新疆每年就有近百万采摘棉花的农民工“摘走”10多亿元。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杜珉分析说,外国棉花大量涌入,改变了国内棉花的供给形势,也影响到我国棉花价格。2002年以后,国际棉花价格总体低于国内价格,随时对国内棉花价格产生打压,这种价格打压随时会传导到棉花收购市场价格,影响农户收益。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估算,在过去近六年中从国际市场进口的棉花,夺走了我国农民25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个种植棉花的农民失去了250元收入。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关锐捷认为,进口棉花以低于国产棉花每吨1500元的优势大量进口,直接导致国产棉花无法顺价销售,形成全行业普遍巨大亏损。关锐捷说,目前进口棉已经奠定了在中国棉花市场的基本地位,如果国内纺织行业依赖外棉的比例继续扩大,则我国的棉花产业毫无安全性、战略性基础保障。
据东华大学纺织经济研究所顾庆良教授介绍,我国纺织业的发展不仅面临发达国家的设限阻击,一直与中国比较友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频频抵制中国的纺织品。为此,世贸组织国际贸易中心近期正在起草一个报告,内容是鼓励中国从不发达国家进口棉花,以便使这些国家都能从我们飞速发展的纺织业中获益,以改变对外输出的负面印象。他说:“报告出台后势必会发起新一轮推动中国加大棉花进口的呼声,但是真的放开棉花进口,受害最大的可能是我国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