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很多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经常讲,孩子太小,不懂事,如何如何的调皮,如何如何的不听话,其实孩子的性格并不都是天生的,很多都是后天的影响所致,如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与父母更加亲近,让孩子成为即使家庭的“国宝”又是能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其实当中有着并不简单的方法。
大部分二岁孩子就是在父母的挣扎(要不要对孩子责骂)和疼爱中长大。其实二岁前的家庭教育,会逐渐呈现进入学校后,孩子心智成熟的每个阶段。幼幼班的孩子个个可爱,到了小班,便有10%会有小状况。等到孩子入小学前,竟然高达30%孩子,让老师很头痛,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有些家长会用高压控制,例如:责打的方式;而有些则是连哄带骗的利诱;当然也有许多家长采取民主、坚持、爱的教育……等教育方式。不过方法用尽了,效果却不彰。调皮捣蛋的依然调皮,老师三天两头的找父母沟通,最后父母都想弃械而逃;直接了当的告诉老师:「老师,随便你怎么管,要骂要打都可以……」。
结局怎么会是这样呢?孩子才是主角,父母和老师应该分别和孩子沟通才是明确的做法。而今却跳过孩子,父母老师频频沟通,都想将责任往对方身上推,老师认为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久,要常和孩子沟通;而家长则认为,老师说的话孩子才会听,自动放弃父母的权利和职责。这样的情形到了小学高年级更是普遍,让人不得不感叹,孩子有这么难管教?亲子间的沟通有这么困难吗?
是的,孩子确实不好管教!父母亲必须步步为营,从小就要和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互动模式,才不至于孩子年纪轻轻,就没大没小,父不父,子不子。而亲子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就只能沦落为机械式的口令:「要吃饭了,把电脑关掉」、「给我100元,要买便当」或是互相指责:「房间这么乱,像猪窝一样,这样怎么能把书念好」、「都是你的错,没叫我起床,害我迟到被老师罚站」。这样的对话听多了,让人不禁怀疑过去所谓的父子君臣以礼相待,中国孝顺的美德怎么会就这样消失无影无踪呢?
其实,亲子之间要有温馨、柔和的对话一点都不难,在每个家庭生活步调不紧张,大家心情好时,都可以听到如此温馨的对话。尤其当孩子刚满周岁,才学会说话的时候,哪个父母不是轻声细语?耐著性子陪孩子说话呢?那个时候大人对小小孩的语气是:「妈妈泡好牛奶喽,你肚子饿了吗?我们来喝牛奶吧!」,而当孩子将玩具丢得满地都是时,也会轻声的说:「哇!玩具不玩了,要收起来,妈妈陪你一起收玩具!」曾几何时,我们对待这些天使,就像是对待战场上的敌人。是哪个环节错了吗?还是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不被大人控制就不可爱了?谁说孩子长大就轻松了?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意见与想法,亲子间的沟通更为重要了。
孩子在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就好像从一个旧的环境搬迁到新环境一样,每个人每件事物,对于孩子都需要时间去重新认识,父母和孩子同样是一种从陌生人到十分熟悉的“知心朋友”,这个过程沟通时十分重要的,假设你和你的同事虽然常常在一起工作,但是经常不聊天,那么就算十年,你和你的同事也不一定就是很好的朋友,同样孩子更需要你用心地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