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洲际交易所(ICE)期棉7月合约6月17日大跌3.86美分或4.2%,报每磅87.43美分,是近一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据悉,库存高企可能是下跌主因,上周五ICE棉花库存为543,448包,为2010年6月以来最高。
首创期货分析,由于7月合约期权已经到期,许多交易商持有的空头头寸对棉价构成压力,导致7月合约大幅下挫。截至14日登记库存543448包,增4263包。另有43336包等待检验,潜在库存达到了三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因此,这部分棉花最终的流向值得市场关注。在投资者获利回吐压力下,ICE期棉近月合约整体下滑,主力维持弱势震荡,远月强势依旧,预计短期内或将面临调整。
国内方面,昨日郑棉整体高开后震荡上扬,主力1月合约收盘19965元/吨,涨65元/吨,涨0.33%,成交持仓均大幅缩减,近月9月合约开盘20215元/吨,收于20280元/吨,涨60元/吨或0.3%,成交持仓均缩量。但郑棉持仓减至99308手,总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减少近一半至23764手,交投十分清淡。
棉花收储改变市场生态
自2011年以来,中国棉花收储已经持续了整整两个年度,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棉农利益,但是收储的弊端也暴露无疑。政府逆周期产业调控,初衷是好的,但是在产业链的侧重点上偏向于前端,未能做到有效的平衡保护,致使当下棉花产业发展形势复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收抛储破坏了原有贸易生态环境,内外棉价差持续高企以及郑棉期货跟棉花现货严重脱节。
首先,收抛储破坏了原有贸易生态环境。截止到2013年6月14日,全国有1806家棉花加工企业,按照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加工棉花并进行公证检验,检验量约为720万吨。经计算,累计收储棉花占到已公检量的90%,整个的棉花现货资源几乎为国家所掌控。为了调剂市场余缺,政府开始扮演市场大卖家的角色,市场上的流通贸易企业日子过得十分清淡,市场供求主体被打乱,原有的贸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其次,内外棉价差持续高企。内外棉价差受中国政府逆周期调控,全球纺织需求疲软等因素迟迟难以回笼。截止到2013年6月14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B跟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M级棉花价差为3050元/吨。
内外棉价差的持续高企,其危害的传播路径乃是在全球经济疲软,外需乏力的情况下,自我降低参与全球贸易的竞争力,将一部分全球订单主动让给了一些新兴的纺织业国家。但是内外棉价差的高企,配合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外需形势的严峻,反倒成了倒逼市场改良,加速行业洗牌的助推剂。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号召不再是一纸空话,而是变成了企业切切实实的内在诉求,但是这种结构调整却深深刺痛了实力弱小的中小型纺织企业,让企业经营变得举步维艰。
第三,郑棉期货跟棉花现货严重脱节。由于90%的现货棉花资源通过收储进入国库系统,导致市面上可用于期货交割的棉花资源十分有限。截止到6月14日,郑商所棉花仓单加有效预报折合201张,按照每张仓单42吨计算,合8442吨。而同期郑棉主力合约1309持仓量为42996手,合虚拟棉花量214980吨,虚实比高达25倍。
当下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形势依旧较为复杂,乱象丛生,亟需政府建立棉花的长效保护机制,不断地完善现有政策,创新新体制,使中国的棉花产业尽快回到良性的发展轨道上来。
棉花内外价差收窄国内纺企两极分化加剧
今年以来国内外棉价差距不断缩小,截至6月14日,国内棉花-CC价格在19318元/吨,与外棉差价已跌破4000元/吨,纺织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已明显显现出复苏迹象,并纷纷预告今年上半年盈利将同比大增,不过,这并不能反映全行业的现状。
纺织业专家汪前进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对比去年国内外棉差价一度超过6800元/吨的情况看,今年这个差价可能会稳定在3000多元/吨,行业中的两极分化将更加明显。
转移产线降低成本
百隆东方(601339.SH)是色纺纱垄断型企业之一,随着高价棉花库存的逐步消化,今年一季度,百隆东方净利润9863.63万元,同比增长42.55%。眼下,该公司正在通过各种途径提升产品毛利率.
其中之一便是越南项目的快马加鞭。越南项目主要进行各类纱线及其副产品生产销售以及染色等业务,总投资在9800万美元。百隆东方董秘华敬东对记者说,越南项目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即能投产,公司全年接单量应该强于去年,业绩增速有望超过10%。
一位机构人士对记者说,百隆东方越南项目产能预计在1万~1.5万吨,在越南建厂的核心意义其实不在于增加产能,而是可以少受配额限制,拿到更多的低价进口棉。
百隆东方去年毛利率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就在于棉花价格大幅波动,以及消化高价棉库存所致。
作为百隆东方的毛利“杀手”,棉价一直以来占到百隆东方主营业务成本的70%以上。
国泰君安报告预计,百隆东方2013年毛利率可以达到20%的水平,一方面是因为今年棉花采购均价为2万元左右,低于去年的2.3万元,另一方面是出货均价也高于去年。
另一家拥有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织布、成衣完整产业链的企业鲁泰A(000726.SZ)所用原材料以长绒棉为主,为降低长绒棉供应及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鲁泰A的措施是,比如在新疆投资棉花种植基地,自产棉花占比约30%。同时,鲁泰A作为重要的大型纺企,能够取得棉花进口配额,外棉占比可达30%~50%。所以其综合用棉成本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
此外,该公司还通过与主要供应商签订长期订单、框架协议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以及积极取得我国棉花进口配额,获取灵活调配国内外长绒棉采购比例的主动权等。
中金公司报告称,鲁泰A利用外协加工应对自身产能的不足,而去年没有外协加工。结合订单价格的同比提升,半年报有望超预期。
内外棉价收缩空间不大
其他几家龙头企业也显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国内最大包芯棉纺织品供应商之一天虹纺织(02678.HK)发布盈利预告称,今年前5个月的盈利超越去年前6个月的盈利,增幅逾一倍,故预期今年前6个月溢利将大幅增加。
该公司称,因国际棉花市场价格仍远低于中国棉花价格,故此集团续执行早前公布的棉花采购政策。于5月底,棉花存货及价格已敲定的采购订单,足够供未来5个月使用。该集团现有约100万个全面运作纱锭,另加30万个纱锭在试产阶段。
中国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商魏桥纺织(02698.HK)也于近日预告称,预计今年前6个月纯利较2012年同期可能会大幅增加,主要因受惠于纺织品市场整体需求缓慢恢复及集团坯布销量增加,以及产品存货账面价值较2012年底维持稳定等。
数据显示,1~5月,全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达4515亿元,同比增长11.1%。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03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79%,增速较1~4月份的16.53%放缓了2.74个百分点。
汪前进对记者说,行业整体复苏的速度和数据相比更缓慢,仍然处于弱势中,只能说是比去年二三季度最低谷的时候要好一点。
华敬东对记者说,目前小企业的情况都不太好,接单困难,亏损严重,产品定位高端的龙头企业才稍稍有些起色。
从内外棉差价来看,汪前进预测,今年能保持在3000多元/吨的水平已不容易了,如果想再缩小,除非外棉继续上涨和内棉再下调。“但这两种情况都不太可能。”汪前进说,由于整体产能过剩,行业结构想在一两年内调整好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