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窗户外一束很强的阳光穿透进来,桌子上的麻鞋半成品颜色也更加鲜艳。穿着工作服的杨晓琴正在教几个“新手”如何给鞋勾帮。她的工作就是让更多的农村妇女掌握技艺,在家中制作半成品的麻鞋。
杨晓琴所在的是一家叫“大漠行”的麻鞋编制民营企业,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从厂区院子里向东看到的山叫“大像山”,山上诸多庙宇中,有一座供奉着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杨晓琴她们手中的麻鞋,与之有着渊源。
根据传说,伏羲生于天水地区。“人首龙身”的伏羲因受网罟启发而结草为鞋。史料也记载,天水麻鞋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东汉以前。由于大青麻的纤维结实耐用,成为甘肃天水地区民众编制草鞋的主要材料,称为麻鞋,至唐代生产工艺已趋成熟。
在物质条件尚不发达的漫长历史中,当地民众普遍穿这种麻鞋。直至后来,人们脚上的鞋经历了棉布、化纤、皮革等材料的演变过程。
“除了厂里的200多名工人,周边的农村还有100多名家庭妇女在进行半成品加工,青壮年外出之后,妇女们可以在照顾老人,看护孩子之余,可以拿到每月上千元的收入。”杨晓琴说。
甘谷县是中国最早把麻鞋由家庭手工制作转向工业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的地方。目前,已经带动了附近清水县和张家川县数千人参与麻鞋和原材料加工环节,仅甘谷县就有2600多人。
“之前,甘谷的麻鞋主要产自县上一个为残疾人设立的福利厂,然后在本地小店销售给当地民众。1996年,厂子里来了一个叫柯雷恩的美国人。”甘谷县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理张彪说,现在的公司就是由福利厂发展而来。
这种纯手工、纯植物材料,并且具备足部保健作用的鞋吸引了柯雷恩。他开始将麻鞋推向海外。这段合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让这种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麻鞋,一步步走向世界。
“为了和国际接轨,我们聘请了日本、法国、意大利的三名设计师,在企业内部培养了2名专业设计师,在深圳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应武说。
现在的甘谷麻鞋已经完全脱离了它最初鞋帮加鞋带的简易样子,延伸出罗马风格、商务休闲风格、居家风格、运动风格等多种类型。
新的“神话”也在近20年来诞生。从1996年开始出口以来,甘谷的麻鞋90%以上以订单形式销往美国、日本、法国、韩国、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及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目前,甘谷麻鞋已经达到年产200万双,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创汇300多万美元,上缴税金460万元人民币的规模。
“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国际市场在近些年来的波动较大,所以我们下一步打算进入中国本土市场,但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中国人也了解这双‘麻鞋’。”王应武说。
另外,习惯于外贸订单生意的甘谷麻鞋制造商还有一个困惑,就是去适应中国国内商超终端销售的管理和品牌打造。他们已经开始接触本区域大的超市,联系有意向的经销商,甚至开设网店。这条路相对陌生,但是这双“麻鞋”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