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目前一些总代的做法是:
1、为保住销量,维持利润。一部分总代们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开始提高批发价,减少终端投入。在品牌价值没提高的情况下盲目提高单价,不仅加盟商不接受,消费者更是不买账,这样做的后果,直接导致慢性自杀。
2、另辟途径,开起自营专卖店。这部分总代开自营店的初衷不是为了打品牌,树形象,而是为了处理货品,消化库存,他们不指望这些专卖店能够创造多大收益,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能够保得住自营店的日常费用,达到收支平衡就可以了,不赚零售的钱,只赚批发的钱。以此来维持昔日的总代利润。
除了上述想法,笔者再追加四个途径:
1、有舍才有得。
鞋革品牌操作门店,不管是直营店,还是加盟店或联营店,品牌运营商、中间商、终端商三位一体在营销组合方面的整合投入,有了1+1+1>3的资源释放,其间植入管控与反馈机制,优势就会聚焦终端,让门店要赢在硬件的起点,胜在管理上的赶超。如果用双开间的门店去与对手的单开间门店比拼,如果用拐角店去与街边的双开间比拼,如果用大店与小店比拼,要知道顾客也是看实力的,门店想要在鞋革产品上积累财富,首先要硬件好,门店属稀缺资源,要最敢地抢占制高点,这个过程,也可以快速地以点带面,也可以培养积累,转化弱势地位。其次就是门店要用优质的服务去影响顾客,不断地做顾客的服务,让人气走向偏向你,你也会先富起来。
2、“先富起来的总代”,其手下必有一群“拼命三郎式”的管理团队。
再好的营销体系也不如实用的行动,一味的道理在市场变化面前是不堪一击的。现在的市场竞争还需要吃苦耐劳的冲剌精神,也是一种勤,但这种勤并不是原来总代创业时代的那种简单意义。前段时间,正是总代们忙着处理老库存的时间段,把单店活动做成日销400双鞋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贵州的同事太辛苦了!”别看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想了很多,贵州团队的苦,也是一种乐,他们的结果表明过程中的苦是值得的。详细了解后知道,他们的这次活动,经过了周密的策划到分工的细化安排,并导入了激励机制,连续几天日均近10万元的营业额终于被他们创造了记录,这就是拼命三郎式的高效作业团队所为!
3、追赶也可以模仿。
模仿的辩证意义是一开始是“亦此亦彼”,扮演的角色是追随者,而后在模仿中追赶、超越,后发制人,然后转型为市场上的挑战者,这时就是“非此即彼”。据说,娃哈哈的产品创新战略是以模仿、追踪为主的。宗庆后一再强调“只要领先半步就行”,娃哈哈从来不追求最新的,从来都是模仿、跟进,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超越对手。从这个角度而言,率先模仿,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此中国的企业还得在创业的康庄大道上模仿的同时,也要“非此即彼”,树立自己的个性,在模仿上比别人捷足先登并力求超越对手,最后创新突围。
4、算好一笔帐,设置好目标,聚焦“炸开”市场。
总代要算好开发或维护店铺的成本,给自己找到底线,但这还没有结束,必须“在底线上跳舞”,设置目标,量化到日、周、旬、月、季、年度中,给员工激励,促使目标的实现与达成。这个月没有完成的任务,除了按反醒原则和按流程规办外,必须在下个月通过措施借助资源来弥补,与时间赛跑,与优秀员工竞岗,与对手比拼,这样就不会产生糊涂的帐,也不会走没有方向的路。在上述基础上,钱要用在刀刃上,聚焦搞响几个市场,解决“钱难赚,投资难”的问题,形成自己“实打实”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