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利维奥当即拍板,等王宽的生产线上马之后,双方要进行合作,意大利方会派遣一支专家队伍过来实地指导,把中国的葛根异黄酮产品推向全球。
在场的基地员工都很高兴,王宽也一样。十年来,他在葛根这种小小的豆科植物身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他管这些植物叫“老朋友”。
王宽开始研究葛根,是在他大病一场痊愈之后。这场病让他认识到了葛根的妙用,也意识到了这种植物身上潜在的价值。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是中国南方一些省区的一种常食蔬菜,其味甘凉可口,常作煲汤之用,可作为药物应用。其历史悠久,早在尧、舜、禹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葛藤制麻织布,人们一直把它当做日常的中药看。近些年来,日本等国对葛根的研究比较深入,而从中提取出来的异黄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我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一批学者去研究它,起步相对较晚,也缺少一个大型的产业基地,所以一直来相关制成品多依赖进口。
王宽准备向这个国内的空白市场进军,所以从10年前就在义乌市后宅街道岭脚村租用了200多亩山地,请了许多专家前来培育品种,自己则在基地里搭了一个简易的板房,从书店里买来一堆中药材书,又让女儿在网上下载了国内外各种研究资料和论文,整天泡在里面研究。在他看来,葛根虽然是一种并不起眼的植物,但里面肯定大有文章可做。
老陈是王宽的朋友,做过农村的赤脚医生,对中草药比较了解,王宽就把他叫了过来一起做研究。晚上两个人挤在那间拥挤闷热的小板房里,白天则在基地研究培植技法。
2003年7月,王宽去了安徽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林学院等国内几所高校拜访“名师”,专家告诉他葛根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值得一试。这些话更提升了王宽的信心,他决定把这个行业做大。前几年他还买下了60亩工业用地,用于建造厂房。
夏天亮得早。1日早上7点,迪利维奥就带着助手来到了王宽的基地。他用相机四处拍照,王宽则在旁陪同解说。
基地里整齐地种着一排排的葛根,几个人在中间的空道里走着,前面的一间板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那就是王宽临时的家。
走进板房,里面的设施很简陋,一张床一把风扇一张桌子,桌子上凌乱地摆着10多本书,还有一些写满字的草稿纸。桌前的墙上贴着一张白纸,是王宽用书法写的一个公式———“A=X+Y+Z”。
王宽跟记者说起了这个公式的故事。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创立一个“A=X+Y+Z”成功公式,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也同样启迪了少年时的王宽。
村子里的读书人告诉他,在这个著名公式中,A代表着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王宽听了特别有感触,决定以后就要以此为做事的准则,回家后就把公式用小刀刻在老家唯一的书桌上用来激励自己。
一直以来,王宽就是循着这个公式做人做事,后来又自己总结出了一套“减法”,也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舍得放弃,懂得放弃。
在人生的“加”与“减”中,他已看到了成功的苗头。
据王宽介绍,如果一切顺利,等到今年下半年生产线投产后,公司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国内产的葛根异黄酮能够占领国际市场。”这是王宽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