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拉美所助理研究员张勇认为,企业应内外兼修,要有效利用危机压力倒逼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日前,本已因成本等问题显出疲态的中国纺企,再次遭遇巴西纺织工业协会“狼来了”的“危言”尴尬。按该协会主席近日的表述,今年上半年,中国廉价服装在巴西市场正呈现“大包大揽”的势头。巴西发展、工业和外贸部及巴西纺织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巴西自中国进口的服装已占其服装进口总量的63%,平均价格为12.65美元/每公斤,比其他国家生产服装的平均价格低39%。“由于中国制造的压力,巴西纺织品出口明显萎缩。”这位主席称。
被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光环笼罩的中国,已不是“第一次”遭遇巴西业界的责难。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次的“狼来了”另有弦外之音:稍有不慎,酝酿中的新一轮“两反一保”(反倾销和反补贴、特保措施)或成现实。
“狼来了”故伎重演
在中国纺企看来,巴西业界的此番表态设有“埋伏”。巴西发展、工业和外贸部及巴西纺织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称,上半年,巴西纺织和服装类贸易逆差增加了62.4%,达15.87亿美元。巴西共进口纺织品22.52亿美元,同比增加了46.89%;而出口仅6.747亿美元,增加了20%。山东高密某纺织企业相关人士认为,这些数据并不简单,“两反一保”的暴风骤雨也许就在不远处。
该人士的判断是“经验之谈”。早在2006年~2008年,中国纺织企业就曾“忍气吞声”,不得不接受巴西政府对中国纺织品采取单方进口控制的条款,涉及产品80余种。如今,限令时限已过,巴西进口数额回升,巴西业界开始蠢蠢欲动。
对此,社科院拉美所助理研究员张勇认为,尽管“逆差”是巴中贸易的主要形态,但巴西纺织业自身“先天不足”,技术指标不过硬是巴西纺织业对外发难的重要因素。“巴西劳工市场僵化欠灵活,导致劳动力成本较高;同时高利率也使资金成本居高难下,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技术设备更新缓慢等诸多因素使其纺织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