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实际联系起来,让课本知识更具实用性,是教学理想的模式,也是目前各专业院校积极探索的方向。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赵平院长主持的“面料库”项目,在4年多的时间里从企业收集到了两万多块面辅料样品,并积极创新面料实物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模式。面对记者的采访,除了项目的现状之外,赵平谈及更多的是当前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设想。
我们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
服装专业所涉及的课程——设计学、工艺学、材料学等,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005年开始的“面料库”项目,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因为各类专业课程都离不开面料,应该让学生多接触面料实物。在赵平看来,做这个项目的初衷很简单。之后,“面料库”不仅得到了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老师们还通过每年的面料展会,从面料厂商、经销商那里寻求帮助。“最初是一些海外展商愿意给我们提供面辅料样品作为教学支持。慢慢地,我们与国内很多企业取得了联系,特别是一些贸易公司,也不定期地给我们寄来最新的面辅料样品。”赵平说。
目前,“面料库”已完成样品收集、整理、分类及检索系统的研发工作。在展示面辅料的教室密密麻麻地挂满了面辅料样品,近十个大整理箱里也装得满满当当。陈列出来的面辅料样品是依据教材内容按品类分好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面料库’是一个长期的项目,目前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赵平谈到,“由于场地有限,很多样品都没有办法很好地展示出来。其中一些面辅料是基本常规的,还有部分是流行性较强的,从那么多面料中挑选出教学所需要的,怎样取舍很重要。另外,想让‘面料库’高效率地运作起来,检索系统是关键。目前研发出来的系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去年学院从国外预定了一批先进的检索设备,等设备到了之后,围绕它还要展开一系列工作。”
从长远来讲,拉动企业与学生间的合作是努力的方向
赵平认为:“让‘面料库’保持一定的规模是当前工作的重点。而从长远来讲,拉动企业与学生间的合作应是努力的方向。学生每年在做毕业设计时对面料的需求很大,我们希望学生能在‘面料库’中找到适合的面料,并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设计作品。”
加强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提早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以便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社会,这是高校教育的指导方针。从企业方面考虑,向学校提供面辅料样品不单单是对教学的积极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一种长线投资。“目前与我们联系较为频繁的,以面辅料贸易公司居多。在与他们交流沟通时我们也表达了学校的意愿。‘面料库’可看作是未来服装设计师们一个选择优质面料的市场。如果学生与企业在学校就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那么走出校园之后,也应该可以很好地将合作延续下去。”赵平说。
学院目前已与文兴纺织(苏州)有限公司、香港新旭贸易有限公司、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和北京麻世纪麻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取得了联系,从企业获取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面辅料样品。目前,学院加大了与企业联系沟通的力度,也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了解和支持。相信“面料库”的功能将会被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